法拉第,這個自強不息的孩子,因為對知識的渴望,終於通過巨人的肩膀,登上了科學的高峰。
由於他的卓越成就,法拉第被任命為韋爾奇皇家學院的教授。
英國物理學家廷德爾說:“法拉第是迄今為止最偉大的科學家。”
當有人問戴維他一生最偉大的發現是什麼的時候,戴維說:“我一生最偉大的發現就是法拉第!”
假如當初那場談話,戴維強調學曆,而法拉第怕吃苦,貪圖金錢,那就沒有法拉第成為大科學家的結果了。
點到為止,不要嘮叨
人們常說:沉默是金,開口是銀。一句簡簡單單的話語道出了人際交往中的一條重要規律。身為管理者,在與員工溝通時你常常得多開口,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的過於“健談”會引起員工的不滿呢?其實,適當的沉默,給員工留下一個寧靜的空間,讓他們想自己該做的事,你將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不要以為一位麵麵俱“道”的上司,就是一位無微不至的好上司,你的嘮嘮叨叨、羅裏羅唆會使你周圍的人把握不住你說話的要點,對要做的事情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從而在實際操作中沒有抓住重點突破,卻選擇了在細枝末節上下功夫。也許你是一位心細如發的上司,但是過於細致反而會引起員工的反感。年輕的員工覺得你婆婆媽媽,不夠爽快利落;年老的員工認為你不尊重他們,否定了他們的辦事能力。久而久之,你便會成為他們厭煩的對象與不願接近的人。
言簡意賅地傳達你對員工們的要求和期望,如有必要,再把注意事項交代清楚,然後就可以保持沉默,留一些時間給你的員工們好好考慮。當他們的想法不夠準確時,你可以適當地給予補充,進行一次適時的指導,但千萬不要剝奪員工發言與思考的機會。
在你批評雇員時,適當的沉默可以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作用。通常來講,當你批評員工時,他的情緒波動是很大的。也許你隻是想苦口婆心地勸導他一番,並無他意,但是無形中你卻傷了員工們的自尊心,讓他們覺得顏麵掛不住,索性產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不要到處都充滿你的斥責聲,在適度批評之後保持一個沉默的空間,讓他們有時間冷靜地想想自己的所作所為,相信這對當事人更是一種威懾。一方麵,員工會因為你的“點到為止”,感謝你為他們保留了顏麵;另一方麵,也顯示出了你寬廣的胸懷。
當內部員工發生爭執時,爭執的雙方為了尋求一個說法,也許會將你——他們心目中的權威者拉入其中,讓你作個公斷。在你沒有經過深思熟慮之前,你絕不可以表明自己的立場,滔滔不絕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即便你已經知道了誰對誰錯,在雙方還麵紅耳赤地爭執、誰都不願意讓步時,你的公斷也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隻可能會使一方的自尊心受挫,認為你是有意偏袒。此時,適當的沉默是你最好的選擇,待到雙方頭腦冷靜後,你再公正地作出評價,其效果必定會事半功倍。
搬弄是非的人似乎在哪裏都能適應生存的環境。當你的周圍有一小撮喜歡打“小報告”的人時,對待他們的最好辦法就是保持沉默,給他們時間,讓他們去說。這時,沉默並不是對搬弄是非者的縱容,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製止了是非的蔓延。試想,如果你對那些“人事秘書”們的小道消息表示出了興趣,他們一定會更加肆無忌憚,鬧得滿城風雨,良好的人際關係會被攪得一塌糊塗。你若是選擇了沉默,他們講夠了必定會索然無味地從你身邊走開。
試一試吧,適當沉默,留給員工一個思考的空間,是你處理人際關係的無聲“武器”,它會讓你在與員工的溝通中暢通無阻。
公開場合別觸犯上司的尊嚴
中國人是最講究麵子的,這種偏好源自五千年的文化,又紮根於倫理型的社會人際關係的網絡之中,根深蒂固,幾乎無人能夠幸免。
好麵子,其實就是要做到一團和氣,要“和為貴”。人人頭上有青天,各自相安無事,自然皆大歡喜。這是中國人處理人際關係、整合全社會的一個獨特方式。從中國人在飯館爭著付錢到婚娶喜宴上的“見麵禮”,無不透露出中國人的“麵子”哲學。因此,就中國的傳統而言,在公共場合,都是比較注意麵子的,不但給別人麵子,自己也要爭麵子。
這種“麵子”哲學的另一麵便是,除非迫不得已,絕不首先撕破麵子。即使是對手,心裏已藏滿刻骨仇恨,並且毒計連篇,表麵上卻依然麵帶微笑。而一旦有人敢於直言不諱,不給別人麵子,這在中國人眼裏就是具有相當的敵意了,甚至是發出挑戰的信號。因為在邏輯上我們可以很方便地作出推論,即首先撕破了麵子,那就肯定是出於迫不得已,或者是受人脅迫,或者便是心有怨氣而不得不發。
領導也是中國人,我們都是中國人,即使這種“麵子”哲學是錯的,但在中國這種文化氛圍和社會環境下,我們都會不可避免地套用中國人獨特的思維習慣和模式,得出相似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