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血流成河的巫蠱之禍(3 / 3)

太子逃出長安城後,藏身在湖縣一窮人家中,隱姓埋名,生活極為艱難。過不慣窮日子的太子冒險向一位朋友求助,不幸暴露行蹤。地方官府派兵圍捕,劉據無處可逃,無奈之下上吊自殺,兩個兒子一並遇害。

漢武帝大開殺戒,太子門客以及追隨叛亂者,一律誅滅全族。一時間,長安城一片腥風血雨。

太子死後,巫蠱之禍仍在蔓延。

很快,恐怖的巫蠱案落到鎮壓太子的宰相劉屈氂身上。劉據死後,太子位出現空缺,究竟哪位皇子可以繼承皇位呢?宰相劉屈氂與貳師將軍李廣利爭取扶劉髆成為皇太子。劉髆是李廣利的妹妹李夫人所生,劉屈氂與李廣利是兒女親家,隻要劉髆日後能成為皇帝,兩人便可永保榮華富貴。

不料此事被人告發,稱宰相劉屈氂的夫人大搞巫蠱,詛咒皇帝早死,與李廣利合謀擁立劉髆為皇帝。又是一個巫蠱案!隻要與巫蠱沾邊,必死無疑,連太子劉據、皇後衛子夫都不能身免,宰相算什麼呢?

劉屈氂被逮捕,漢武帝命令將他囚在廚車上遊街,進行一番人身羞辱後,綁赴東城腰斬。劉屈氂的妻子兒女未能幸免,被拉到華陽街斬首示眾。同時,李廣利的妻子與兒子也被逮捕下獄。

此時李廣利手握重兵,率軍北伐匈奴。漢武帝投鼠忌器,暫時沒處決他的家人。當劉屈氂全家被屠的消息傳來時,李廣利嚇得魂不守舍。他抱著一絲僥幸心理,希望能夠以一場輝煌的勝利,換得皇帝的寬恕。偏偏事情節外生枝,軍中長史密謀逮捕李廣利向皇帝邀功。李廣利先下手為強,誅殺長史。然而內訌一起,士氣低落,軍隊不堪再戰,隻得撤軍回國。

撤退途中,李廣利遭遇鹿姑單於五萬騎兵的包圍,絕望之下,向匈奴人投降。冷血無情的武帝劉徹聞訊,立即下令將李廣利家族全部屠殺。

從公元前92年到前90年的三年間,是巫蠱的恐怖時期。帝國皇後、太子、兩任宰相都死於非命,從政府高級官員到平民百姓,都陷入深深的恐懼不安之中。

公元前90年,從民間發回的調查報告顯示,所謂的巫蠱案,基本上都是屬於誣告栽贓。這時,漢武帝有所醒悟,他開始體會到太子劉據叛亂是出於恐懼不安,並非真的想奪權謀反。想到太子的悲慘下場,他有所悔意,建了一座思子宮、一座歸來望思台,以寄思念之情。

是到反思的時候了。

曾經盛極一時的大漢帝國,如今一團亂麻。對外戰爭一敗塗地,自從漢匈重新開戰以來,沒有贏得過一次重大勝利,反而連遭敗績,趙破奴兵敗被俘,李陵兵團全軍覆沒,最後李廣利也投降。與對外戰爭相比,內政更是一片混亂。幾年巫蠱事件下來,血流成河,酷吏橫行,冤獄屢興,民不聊生,各地武裝起義紛起。這個曾橫掃四方的大帝國,岌岌可危!

也許是太子之死刺激了漢武帝,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一改以前的暴政與對外擴張政策,為結束帝國政治混亂局麵打下了基礎。

公元前89年,一次麵對群臣時,漢武帝說了一番懺悔的話:“自我即位以來,所作所為,狂妄而有悖於事理,使天下百姓陷於愁苦之中,現在想起來,不可追悔。從現在開始,凡有傷害百姓、浪費天下錢財之事,一概停止。”

治粟都尉桑弘羊、丞相田千秋等人上疏,提議政府增派士兵到西域輪台屯田。漢武帝沒有批準這項軍事計劃,他發了一道詔令,即“輪台詔令”:“今有大臣請求屯田輪台,修築碉堡、開鑿山道,這將擾勞天下,這樣做並非優待百姓,這是我所於心不忍的。”又說:“當今急務,是禁止官員對百姓的苛暴與擅自征收額外的賦稅,力耕務本,發展農業,重修‘馬複令’(馬複令是指民間養馬,給予優惠政策,可以代替差役),以補戰馬的缺乏,勿使武備荒弛。”

在這道詔令中,武帝劉徹改變長期奉行武力擴張的國策,使百姓得以休養生息,以緩和國內日益嚴重反抗政府的暴動,鼓勵發展農業。

漢武帝已經六十多歲,自知時日無多,要考慮接班人的人選。在所有兒子中,他最喜歡的是小兒子劉弗陵。但是劉弗陵還年幼,若是繼位,大權肯定會落入母親鉤弋夫人之手,到時會不會重演呂後專權的故事呢?漢武帝一咬牙,決定殺掉鉤弋夫人,以除後患。宮廷內向來母以子貴,但情形總有例外。為皇帝生下皇子,是後宮女人們的心願,這也是保持地位與富貴的手段。對於鉤弋夫人來說,產下皇子,竟然惹來殺身之禍。

鉤弋夫人被賜死後,漢武帝麵臨的第二個問題是:劉弗陵年幼,一定要有賢臣輔佐,誰是最佳人選呢?他暗中觀察很久,選定四位輔佐大臣,分別是大將軍霍光、車騎將軍金日(左石右單)、左將軍上官桀、禦史大夫桑弘羊。

不久,漢武帝病逝。他在位五十四年,是中國曆史上最傑出的帝王之一,他既是明君,也是暴君。司馬光曾有一段評價:“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於秦始皇者無幾矣。然秦以之亡,漢以之興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統守,受忠直之言,惡人欺蔽,好賢不倦,誅賞嚴明,晚而改過,顧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頗為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