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房是西漢一位著名的學者,師從著名的易學大師焦延壽,學問精深。當時,石顯權傾朝野,陷害忠良,而皇帝卻每每被蒙在鼓裏。京房悲憤交加,決定為皇帝撥開雲霧,看清石顯奸佞本色。於是有了京房與漢元帝的一段對話。
京房:“周幽王與周厲王使國家陷於危亂,他們都任用什麼人呢?”
漢元帝:“兩位君王昏庸,任用的都是奸佞之人。”
京房:“是明知奸佞仍要任用呢,還是認為他們是賢能之輩?”
漢元帝:“當然認為他們是賢能之輩。”
京房:“為什麼我們說這些人是奸佞之臣呢?”
漢元帝:“他們將局勢搞得一片混亂,陷國君於危險之中。我們事後來看,可以看出他們的真麵目。”
京房:“周幽王、周厲王為什麼發現不了?”
漢元帝:“他們相信所任用的都是賢能,要是能察覺到自己的錯誤,豈不都成為明君了。”
京房:“齊桓公、秦二世曾經譏諷周幽王與周厲王,可齊桓公還是用了奸臣豎刁,秦二世用了奸臣趙高。他們都知道前世君主犯下的錯誤,為何自己還會犯同樣的錯誤呢?”
漢元帝:“隻有聖明的君主才能以古鑒今啊。”
京房:“陛下任用的是什麼人呢?”
漢元帝:“幸好,我用的人比起上述幾個君王要好。”
京房:“古代帝王跟陛下的想法一樣。後世的人看現在的我們,就像我們看待前人一樣。”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京房苦口婆心,就是要向皇帝說明,奸臣就在身邊。漢元帝抓耳撓腮,沒想出誰身邊有奸臣,隻好說:“我確實不知道誰是奸臣,否則怎麼還會任用他呢?”
這個皇帝確實夠糊塗的。京房不得不提醒說:“就是皇上最信任的、與他在帷幄之內計議大事、擁有任免大權的那個人。”皇帝聽明白了,京房說的是石顯。他隻是輕聲說:“我知道你說的意思了。”
京房煞費苦心布了一個局,從古代說到當代,剖析相當深刻。有沒有達到效果呢?沒有!漢元帝與古代昏君一樣,對身邊的奸佞小人不知不覺,對石顯的信任依然如故。
京房亮出底牌後,便被石顯視為最危險的敵人。很快,石顯設計把京房逐出京城,並最終將他陷害致死。這證明漢元帝與周幽王、周厲王一樣,都是昏庸帝王罷了,無可救藥。大漢帝國的衰敗,正是從漢元帝開始的。
元帝一朝平淡無奇,隻有兩件事可大書特書:其一是陳湯萬裏遠征,擒殺郅支單於;其二是王昭君出塞。這兩件事並非孤立,而是有聯係的。
郅支的滅亡,結束了匈奴的分裂局麵,呼韓邪單於得以實現國家統一。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於入朝覲見皇帝,重提中斷許久的漢匈和親。漢元帝答應挑選五名宮中女子嫁給呼韓邪單於,可匈奴地處荒寒之地,誰願意去呢?別的女子躲之猶恐不及,卻有一名奇女子自願前往,此人便是王昭君。
王昭君是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女人之一,與西施、貂蟬、楊貴妃並稱為史上“四大美女”。她的故事,在民間廣為傳誦,並被文人墨客寫進各種詩歌、文章、戲曲、小說之中,至今仍然被津津樂道。
王昭君,名嬙,出生於湖北秭歸。漢元帝選秀,王昭君以良家子的身份入選掖庭,成為一名宮女。她天生麗質,可是在美女如雲的後宮中,要脫穎而出不僅要美麗,也需要機遇。據說宮廷中有位畫師,名為毛延壽,專門為宮女們畫像,然後再把畫像交給皇帝過目。宮女們都希望自己能被畫得漂亮點,紛紛給毛延壽送禮。王昭君不肯行賄,毛延壽心裏不高興,便將王昭君畫得醜了,她自然沒能引起皇帝的注意。
在宮中待了幾年,王昭君連皇帝的麵都沒有見過。後宮就像一座監獄,少女的青春歲月就在無聊中消磨打發。王昭君對未來幾乎絕望,她如同戴著枷鎖生活,看不到腳下的路會延伸向何方。看著年老的宮女在寂寞中死去,她心中一陣迷惘,這難道就是宮女的宿命嗎?
呼韓邪單於的到來,改變了王昭君的命運。王昭君在封閉的囚室中看到一條窄窄的縫,通向外麵的自由之地。皇宮雖極盡奢侈豪華,卻不是樂園,而是地獄,她隻是皇宮的囚徒,渴望高牆外的自由。與其老死紅牆,何不與命運賭上一局!
王昭君勇敢地邁出改變人生的一步。她主動向掖庭令提出請求,願意嫁給呼韓邪單於,情願到荒涼的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