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時的文化背景中,閱讀哲學書籍是文化階層的一種時尚。就連二姐瑪格麗特的書架上都收藏有一些當時流行的哲學通俗讀物。
然而,後來成為大哲學家的維特根斯坦對所有這些哲學讀物似乎都不太感興趣,他更多地是對它們采取輕蔑和批判的態度。因為在他看來,這些著作都沒有真正解決形而上學的問題。
當時自然科學的迅猛發展,特別是一些與人類認識自然有關的學科,如量子力學,實驗心理學以及現代數理邏輯的建立,使得人們產生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形而上學問題的幻想。當時的大部分哲學通俗讀物都是根據這種幻想寫出來的,那時的維特根斯坦就看到,這種哲學根本無法解決形而上學問題,因為科學並不包含解釋,它們隻是對自然現象和事物的說明。
據說,維特根斯坦惟一通讀過的哲學著作是叔本華的《作為意誌和表象的世界。他從叔本華的書中看到了一些自己曾經思考過的問題,那就是對人生的透徹觀察和對精神的不懈追求。他把叔本華的思想比做清晰透徹的河流,並對朋友德魯裏說,在真正深刻的地方,叔本華的思想已經到底了。
當然,對叔本華的真正認識是進入學校以後的事情。叔本華思想中表現出來的強烈孤獨感,以及從精神和意誌中創造世界的勇氣,深刻地影響了維特根斯坦。
不管這種家庭式的教育對維特根斯坦產生了何種影響,但隨著他家庭悲劇的出現,這種教育方式結束了。原來,維特根斯坦的父親對五個兄弟期望極高且要求極嚴,但五兄弟竟對此毫無興趣,結果事與願違,不僅摧殘了他們美好的前程,更是摧毀了他們年輕的生命。大哥跳海自殺,三哥服毒自盡,二哥雖然遵從了父親的意願,但後來由於其他原因也自殺了。
三個兒子的死對維特根斯坦的父親震動極大,維特根斯坦的父親的嚴格教育計劃破產了,他決定把維特根斯坦送到正規學校去,接受正統教育。
1903年,維特根斯坦被送到林茨的一所中學學習。1906年畢業。值得注意的是,1904至1905年,希特勒也在這所學校上學。不過,沒有確鑿的證據顯示維特根斯坦與希特勒有過任何深入的交往。
希特勒狂熱反猶的最初緣由,據說是源於維特根斯坦,因為他們兩人曾在一個中學讀書。這兩人雖同齡,但維特根斯坦跳了一級,而希特勒則留了一級,所以兩人很可能不同班。希特勒後來在其種族主義宣言《我的奮鬥》中透露,他最初的反猶太人情緒就是被該城市的一位匿名的猶太學生所挑起的。
和一些偉大人物一樣,維特根斯坦在中學的成績並不好,大都處於中下水平。維特根斯坦在該校度過了三年不愉快的時光,1906年離校時並未取得升進大學的資格。這是一次挫折,因為他曾有在維也納跟博爾茨曼學習物理的誌願。然而,後者於1906年自殺,使得維特根斯坦的希望毀於一旦。
在當時的文化背景中,閱讀哲學書籍是文化階層的一種時尚。就連二姐瑪格麗特的書架上都收藏有一些當時流行的哲學通俗讀物。
然而,後來成為大哲學家的維特根斯坦對所有這些哲學讀物似乎都不太感興趣,他更多地是對它們采取輕蔑和批判的態度。因為在他看來,這些著作都沒有真正解決形而上學的問題。
當時自然科學的迅猛發展,特別是一些與人類認識自然有關的學科,如量子力學,實驗心理學以及現代數理邏輯的建立,使得人們產生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形而上學問題的幻想。當時的大部分哲學通俗讀物都是根據這種幻想寫出來的,那時的維特根斯坦就看到,這種哲學根本無法解決形而上學問題,因為科學並不包含解釋,它們隻是對自然現象和事物的說明。
據說,維特根斯坦惟一通讀過的哲學著作是叔本華的《作為意誌和表象的世界。他從叔本華的書中看到了一些自己曾經思考過的問題,那就是對人生的透徹觀察和對精神的不懈追求。他把叔本華的思想比做清晰透徹的河流,並對朋友德魯裏說,在真正深刻的地方,叔本華的思想已經到底了。
當然,對叔本華的真正認識是進入學校以後的事情。叔本華思想中表現出來的強烈孤獨感,以及從精神和意誌中創造世界的勇氣,深刻地影響了維特根斯坦。
不管這種家庭式的教育對維特根斯坦產生了何種影響,但隨著他家庭悲劇的出現,這種教育方式結束了。原來,維特根斯坦的父親對五個兄弟期望極高且要求極嚴,但五兄弟竟對此毫無興趣,結果事與願違,不僅摧殘了他們美好的前程,更是摧毀了他們年輕的生命。大哥跳海自殺,三哥服毒自盡,二哥雖然遵從了父親的意願,但後來由於其他原因也自殺了。
三個兒子的死對維特根斯坦的父親震動極大,維特根斯坦的父親的嚴格教育計劃破產了,他決定把維特根斯坦送到正規學校去,接受正統教育。
1903年,維特根斯坦被送到林茨的一所中學學習。1906年畢業。值得注意的是,1904至1905年,希特勒也在這所學校上學。不過,沒有確鑿的證據顯示維特根斯坦與希特勒有過任何深入的交往。
希特勒狂熱反猶的最初緣由,據說是源於維特根斯坦,因為他們兩人曾在一個中學讀書。這兩人雖同齡,但維特根斯坦跳了一級,而希特勒則留了一級,所以兩人很可能不同班。希特勒後來在其種族主義宣言《我的奮鬥》中透露,他最初的反猶太人情緒就是被該城市的一位匿名的猶太學生所挑起的。
和一些偉大人物一樣,維特根斯坦在中學的成績並不好,大都處於中下水平。維特根斯坦在該校度過了三年不愉快的時光,1906年離校時並未取得升進大學的資格。這是一次挫折,因為他曾有在維也納跟博爾茨曼學習物理的誌願。然而,後者於1906年自殺,使得維特根斯坦的希望毀於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