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伯拉罕·馬斯洛——偉大的心理學家(2 / 3)

1928年9月,馬斯洛來到威斯康星州的麥迪遜,繼續他的大學學業。在上個世紀初,這個學校因傑出的教育水平和自由的學術氣氛而名聞遐邇。

在威斯康星最初的心理學訓練中,馬斯洛發現了不少令人激動的東西,但直至獲得碩士學位,他還沒有找到自己的研究領域。

然而,1931年冬天,當他選修哈裏·哈洛的研究實習課後,情況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長久以來,哈洛的名字就與靈長目動物的高級機能、社會行為和學習過程等研究聯係在一起,他在這方麵取得了裏程碑式的成就。四十多年裏,他一直是猿猴群中夥伴關係發展和母嬰紐帶(愛的學習)研究方麵的先驅。

很快,馬斯洛成了哈洛的研究助手,後來又成了他的第一個博士生。哈洛還是單身,年紀僅比他大三歲,更像一個同事而非上司。馬斯洛很願意和哈洛一起工作。

至此,他漸漸對猿猴產生了興趣,並自信找到了自己的研究領域。在對猿猴的支配權和性行為的研究中,馬斯洛闖入了一個幾乎完全未知的領域。

就在這時,猿猴也開始吸引他了,馬斯洛發現它們很有趣,可愛得使人動感情。他變得像哈洛一樣,喜歡上了猿猴。在1931年7月19日的《威斯康星州報》上登有一幅照片,馬斯洛和助手哈裏·約丁正站在麥迪遜的維納斯公園動物園的猴籠前麵。標題宣稱:“靈長目動物正確地拾取了豌豆。”照片的說明寫著:“亞伯拉罕·馬斯洛,威斯康星大學心理學係助教,正用延時反應測試西非狒狒帕特。哈裏·哈洛教授據此可以確定猿猴是否具有類似人類的意象方式。”

在那之後不久,哈洛的小組完成了這個研究,論文發表在1932年的《比較心理學雜誌》第13期上,題為《從狐猴到長臂猿靈長目動物的延時反應測試》。哈洛慷慨地把馬斯洛列為作者之一,盡管他並沒有參與論文的撰寫。

到1931年秋天,馬斯洛對一年來所取得的成就很滿意。他自信已經發現了屬於自己的研究領域,他期望通過科學實現自己的夢想:增進人類知識,最終改善這個世界。

在對猿猴的支配權和性行為的研究中,馬斯洛闖入了一個幾乎完全未知的領域。幾乎在沒有直接指導的情況下,馬斯洛開展了他的博士論文研究。

1932年2月至1933年5月,馬斯洛每天花數小時,在不驚擾動物的情況下,對不同種類的35個靈長目動物悄悄進行觀察,並做詳細的筆記。

數十年之後,哈洛已成為美國靈長目動物研究的主導研究者。他評論道:馬斯洛的博士後研究是近三十年來這一領域中具有重大意義的研究,他尤其重要的貢獻是,猿猴中的支配權是通過迅速的注視以及相互打量而建立的,而不是訴諸於直接的武力。”如果說馬斯洛超越了他的時代,對他的傑出工作的重要性而言,這絲毫也不過分。

1935年3月,馬斯洛幾乎花了所有可能的時間,為深入闡述博士論文的主要論點做準備。當年秋天,美國心理學會年會將要在密西根大學舉行,屆時,全國第一流的心理學家們將共聚一堂。

馬斯洛的論文題為《支配驅力在類人猿靈長目動物社會行為中的決定作用》。該論文的寫作,是他當時最值得驕傲、最具有潛在重要意義的工作。他正在積累有關數據,用來證明不僅在猿猴,而且在其他哺乳動物及鳥類的社會行為和組織中,支配驅力都是一個關鍵的決定因素。

在某種意義上,此時的馬斯洛正在構思一個建立在支配驅力之上的初步理論,用來解釋高級動物中的許多社會行為。他希望,借助這篇重要論文可能產生的廣泛影響,能夠找到一份工作。

不久,馬斯洛意外地收到了桑代克從哥倫比亞大學的來信。他對馬斯洛的研究技巧及其在靈長目動物支配行為方麵的成果印象極深。盡管他並不同意其中的某些論點,但他還是願意提供給馬斯洛一份博士後獎學金。他要求馬斯洛在教育研究學院協助自己進行新的研究課題,即“人性和社會秩序”。馬斯洛對獲得這個在紐約的研究職位欣喜若狂。

就這樣,馬斯洛和貝莎住進了哥倫比業大學附近的曼哈頓第110街的一所舒適的住宅,開始了新的生活和工作。

桑代克成了馬斯洛生命中的福星。不久之後,桑代克又為他做了一係列關於智力和學術能力的測驗。正是桑代克自己開創了這種測驗。

最後,桑代克告訴馬斯洛,CAVD心理測試表明,馬斯洛的智商高達195,其他測試也取得了有史以來第二個高分。他向驚呆了的馬斯洛表示,如果他今後找不到一個永久性職位,他願意資助他一輩子。

馬斯洛最初得知自己具有天才的智商水平時,感到有些疑惑不安,因為他“從沒想到自己會那麼聰明”。數十年後,回憶起當時的情況,他說:是桑代克使我覺得自己成了“重要人物”,從那以後,當我在學術上遭到誰的反對想打退堂鼓時,我會在半夜醒來,叫道:“老天爺,我可比他聰明!””

轉向動機理論研究

1935年,馬斯洛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桑代克學習心理研究工作的助理。由此可見馬斯洛雖反對行為主義,但受的卻是行為主義教育。

直到1937年到紐約市布魯克林學院擔任心理學副教授時,馬斯洛在思想上才放棄行為主義,改而走向人本主義。在布魯克林學院期間影響馬斯洛心理學思想轉變的原因有四:

1、他的第一個孩子出世後,他觀察嬰兒行為的奇妙現象,使他領悟到行為主義心理學家企圖借動物研究結果推論解釋人類行為的做法,根本不切實際。因此他曾對人說:“我敢說,凡是親身養育過小孩的人,絕不會相信行為主義!”

2、受現象論中所強調的立即和直接經驗觀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