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茨威格——心理描寫大師(1 / 3)

斯·茨威格的文學意識和藝術情趣就是在這種文化氛圍和文學思潮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他走向了文學之路,並成功地邁出了最初的幾步。在自傳《昨天的世界》裏他不無驕傲,也不無誇張地說,他在價值判斷和文字表達能力上已超過了那些著名的評論家。

茨威格16歲便在維也納《社會》雜誌上發表詩作。茨威格早期的詩集1901的《銀弦》和1906的《早年的花冠》,同時,在1904年他還發表了小說集《埃利卡·艾瓦爾德之戀》。但是,此時的作品受當時盛行的印象主義和象征主義的影響,缺乏內容和新意。

在這一時期,他還寫了《忘卻的夢》,並於20世紀初發表。小說的篇幅不長,講一對青梅竹馬的戀人,由於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兩人的價值觀念發生了不同的變化,女的追求的是榮華和富貴,男的向往的是理想和愛情,誌趣不同,當然走不到一起。

1903年,茨威格獲得博士學位後,於第二年開始任《新自由報》編輯。

1906年,茨威格的詩集《早年的花環》在萊比錫出版,同年他翻譯的羅素的《威廉·布萊克的幻想的藝術哲學》在萊比錫出版。第二年,他在萊比錫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劇作《泰西斯》,這部詩劇翌年在德累斯頓和卡塞爾上演。

對這以前的作品,茨威格曾客觀冷靜地認為自己早期的抒情詩盡管語言清新、音韻優美,可是缺少生活,缺少新意。因此,後來,好些早期詩歌後來都沒有收進集子。

從1907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除了《泰西特斯》(1907年)、《海濱之屋》(1912年)和《化身戲子》(1913年)等劇本外,他還發表了小說集《最初的經曆》(1911年),由有聲望的萊比錫島嶼出版社出版。

《最初的經曆》寫少男少女青春期萌動的心理。由萊比錫島嶼出版社出版,這是一家有聲望的出版社,霍夫曼施塔爾和裏爾克的詩集均由它印行,因此,茨威格獲得“島嶼“長年的公民權而感到“自豪”,更加強了他在創作上的“責任感”。

同時,他還翻譯了一些作品。托馬斯·曼在談及茨威格的一篇文章中高度評價茨威格的為人,在涉及他作為一個文化中介者所作出的貢獻時寫道:“傳播是他的心靈的事業,他把他生命的一半都用來去翻譯,去宣傳,去服務,去幫助。”

後來,茨威格在印度、錫蘭、緬甸和尼泊爾旅行,此後他去西歐、北非、印度、美洲等地遊曆。在法國結識了維爾哈倫、羅曼·羅蘭、羅丹等人,受到他們的影響。和這些名流的交往使茨威格眼界開闊,看到了當代文藝的最高水平,同時,也使他不至於受到狹隘的民族主義的影響。因此,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歐洲很多著名的作家、詩人都卷人沙文主義的狂熱之中,惟有少數卓越的人士,包括茨威格在內的作家能夠頭腦清醒、目光犀利地看透沙文主義的欺騙,不受戰爭狂熱的影響。

斯·茨威格的文學意識和藝術情趣就是在這種文化氛圍和文學思潮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他走向了文學之路,並成功地邁出了最初的幾步。在自傳《昨天的世界》裏他不無驕傲,也不無誇張地說,他在價值判斷和文字表達能力上已超過了那些著名的評論家。

茨威格16歲便在維也納《社會》雜誌上發表詩作。茨威格早期的詩集1901的《銀弦》和1906的《早年的花冠》,同時,在1904年他還發表了小說集《埃利卡·艾瓦爾德之戀》。但是,此時的作品受當時盛行的印象主義和象征主義的影響,缺乏內容和新意。

在這一時期,他還寫了《忘卻的夢》,並於20世紀初發表。小說的篇幅不長,講一對青梅竹馬的戀人,由於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兩人的價值觀念發生了不同的變化,女的追求的是榮華和富貴,男的向往的是理想和愛情,誌趣不同,當然走不到一起。

1903年,茨威格獲得博士學位後,於第二年開始任《新自由報》編輯。

1906年,茨威格的詩集《早年的花環》在萊比錫出版,同年他翻譯的羅素的《威廉·布萊克的幻想的藝術哲學》在萊比錫出版。第二年,他在萊比錫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劇作《泰西斯》,這部詩劇翌年在德累斯頓和卡塞爾上演。

對這以前的作品,茨威格曾客觀冷靜地認為自己早期的抒情詩盡管語言清新、音韻優美,可是缺少生活,缺少新意。因此,後來,好些早期詩歌後來都沒有收進集子。

從1907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除了《泰西特斯》(1907年)、《海濱之屋》(1912年)和《化身戲子》(1913年)等劇本外,他還發表了小說集《最初的經曆》(1911年),由有聲望的萊比錫島嶼出版社出版。

《最初的經曆》寫少男少女青春期萌動的心理。由萊比錫島嶼出版社出版,這是一家有聲望的出版社,霍夫曼施塔爾和裏爾克的詩集均由它印行,因此,茨威格獲得“島嶼“長年的公民權而感到“自豪”,更加強了他在創作上的“責任感”。

同時,他還翻譯了一些作品。托馬斯·曼在談及茨威格的一篇文章中高度評價茨威格的為人,在涉及他作為一個文化中介者所作出的貢獻時寫道:“傳播是他的心靈的事業,他把他生命的一半都用來去翻譯,去宣傳,去服務,去幫助。”

後來,茨威格在印度、錫蘭、緬甸和尼泊爾旅行,此後他去西歐、北非、印度、美洲等地遊曆。在法國結識了維爾哈倫、羅曼·羅蘭、羅丹等人,受到他們的影響。和這些名流的交往使茨威格眼界開闊,看到了當代文藝的最高水平,同時,也使他不至於受到狹隘的民族主義的影響。因此,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歐洲很多著名的作家、詩人都卷人沙文主義的狂熱之中,惟有少數卓越的人士,包括茨威格在內的作家能夠頭腦清醒、目光犀利地看透沙文主義的欺騙,不受戰爭狂熱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