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這個環境中會出現一種奇異的景觀:鮮花插在了牛糞上。鮮花代表領導的職位,牛糞則是組織中那些平庸的領導者,這種現象的危害是極其大的。我們可以舉一些例子:

在某一個單位,實行銀行代發工資的兩個月以後,員工們竟然發現多出了34張“嘴”,有34名非本單位的員工卻擁有了單位的工資賬戶。後經查實,這多出的34張“嘴”都是單位幹部的親屬,其中21個人是副科級以上幹部的子女親屬。在這其中,有早已經無所事事的老人、目不識丁的農婦,甚至還有9名是正在學習的大中專學生。

這類現象非常常見,比如在寧夏的西海固地區的同心縣,曾經是以“苦甲天下”而聞名的,但就是在這麼一個窮地方,帕金森現象也十分常見,有能力的人才得不到重用,那些能力平庸的人又大量超編地進入了行政機構,致使這個國家級貧困縣吃“皇糧”的人數畸形膨脹。大量的冗員吃空了財政預算和各種補貼,就連專項資金也被挪用……產生了極其嚴重的“貧困的腐敗”,引發了一連串的咄咄怪事:在這個僅有33萬人口的貧困縣裏,吃“皇糧”的人高達1.1萬人,全縣超編人員高達2800多人。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在這支龐雜的超編大軍中,有大批“拿著俸祿不上朝”的“掛職幹部”,輪流上班的“輪崗幹部”,10來歲的“娃娃幹部”,四五歲的“學齡前兒童幹部”。在縣烈士陵園中隻有3座墓碑,卻供養著20名管理人員,以至於有人嘲諷說:“這是20個活人守著3個死人。”

機構和人員過多、過濫而造成的效率低下,幾乎成了一些地方的通病,而少數“懶和尚”當住持而產生的“食客者眾”,更是成了這些部門的“痼疾”。不隻在官場,在很多跨國公司都有這樣的現象出現,隻不過或大或小,表現形式不一。

比如有一個很著名的笑話,說美國的宇航部門花費了10年時間,用掉納稅人120億美元,試圖發明一種用於失重狀態下的太空筆。可是當他們一無所獲的時候,陡然發現,原來俄羅斯人一直在使用鉛筆。

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候許多所謂的專家學者也會表現出強烈的帕金森症狀,他們為證明自身存在的必要性(存在的價值和自己不容替代的能力),製造了大量類似的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的工作又需要耗費大量的資源,雖然總是一無所成,但又每天樂此不疲。正如帕金森定律揭示的:一件事情膨脹出來的“所謂的”重要性和複雜性,決定著完成這件事情需要占用、花費的時間和資源。

帕金森定律發生作用的條件

第一,必須要有一個組織,這個組織必須有其內部運作的活動方式,其中管理要在這個組織中占有一定的地位。這樣的組織很多,從大的來講,各種行政部門,比如帕金森曾經在書中舉出的英國海軍編製的例子;從小的來講,隻有一個老板和一個雇員的小公司,也都存在著管理的組織,就有基本的條件發生帕金森現象。

第二,尋找助手以達到自己目的的不稱職的管理者本身不具有對權力的壟斷性。這就是說權力對這個管理者而言,可能會因為做錯某一件事情或者其他人事的原因而輕易喪失。這個條件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就不能解釋何以要找兩個不如自己的人做助手,而不選擇一個比自己強的人。因為崇拜和貪戀權力,他必然會開啟帕金森現象之門。

第三,這個管理者的能力極其平庸或相對無能,他在組織中的角色扮演不稱職,如果稱職就不必尋找助手了,否則就不能解釋他何以要找幾個助手來協助。因為能力不足,視野和心態也必然不及格。

第四,這個組織一定是一個不斷自我要求完善的組織,正因為如此,才能不斷地需要吸收新人來補充組織的管理隊伍,也才能符合帕金森關於人員編製增長的公式。否則,我們看到的就不是人員的增加,而是非常合理的裁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