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芽菜】
此菜以北方來者為佳。或用醋摟,或加蝦米煨之,一熟便吃,遲則色、味俱變。
【瓢兒菜】
炒瓢菜心,以幹鮮無湯為貴。雪壓後更軟。王孟亭太守家,製之最精。不加別物,宜用葷油。
【菠菜】
菠菜肥嫩,加醬水、豆腐煮之。杭人名“金鑲白玉板”是也。如此種菜雖瘦而肥,可不必再加筍尖、香蕈。
【蘑菇】
蘑菇不止作湯,炒食亦佳。但口蘑最易藏沙,更易受黴,須藏之得法,製之得宜。雞腿蘑便易收拾,亦複討好。
【鬆菌】
鬆菌加口蘑炒最佳。或單用秋油泡食,亦妙。惟不便久留耳,置各菜中,俱能助鮮。可入燕窩作底墊,以其嫩也。
【麵筋三法】
一法麵筋入油鍋炙枯,再用雞湯、蘑菇清煨。一法不炙,用水泡,切條入濃雞汁炒之,加冬筍、天花。章淮樹觀察家,製之最精。上盤時宜毛撕,不宜光切。加蝦米泡汁,甜醬炒之,甚佳。
【茄二法】
吳小穀廣文家,將整茄子削皮,滾水泡去苦汁,豬油炙之。炙時須待泡水幹後,用甜醬水幹煨,甚佳。盧八太爺家,切茄作小塊,不去皮,入油灼微黃,加秋油炮炒,亦佳。是二法者,俱學之而未盡其妙,惟蒸爛劃開,用麻油、米醋拌,則夏間亦頗可食。或煨幹作脯,置盤中。
【莧羹】
莧須細摘嫩尖,幹炒,加蝦米或蝦仁,更佳。不可見湯。
【芋羹】
芋性柔膩,入葷入素俱可。或切碎作鴨羹,或煨肉,或同豆腐加醬水煨。徐兆璜明府家,選小芋子,入嫩雞煨湯,妙極!借其製法未傳。大抵隻用作料,不用水。
【豆腐皮】
將腐皮泡軟,加秋油、醋、蝦米拌之,宜於夏日。蔣侍郎家入海參用,頗妙。加紫菜、蝦肉作湯,亦相宜。或用蘑菇、筍煨清湯,亦佳。以爛為度。蕪湖敬修和尚,將腐皮卷筒切段,油中微炙,入蘑菇煨爛,極佳。不可加雞湯。
【扁豆】
取現采扁豆,用肉、湯炒之,去肉存豆。單炒者油重為佳。以肥軟為貴。毛糙而瘦薄者,瘠土所生,不可食。
【瓠子、王瓜】
將鰖魚切片先炒,加瓠子,同醬汁煨。王瓜亦然。
【煨木耳、香蕈】
揚州定慧庵僧,能將木耳煨二分厚,香蕈煨三分厚。先取蘑菇熬汁為鹵。
【冬瓜】
冬瓜之用最多。拌燕窩、魚肉、鰻、鱔、火腿皆可。揚州定慧庵所製尤佳。紅如血珀,不用葷湯。
【煨鮮菱】
煨鮮菱,以雞湯滾之。上時將湯撤去一半。池中現起者才鮮,浮水麵者才嫩。加新栗、白果煨爛,尤佳。或用糖亦可。作點心亦可。
【缸豆】
缸豆炒肉,臨上時,去肉存豆。以極嫩者,抽去其筋。
【煨三筍】
將天目筍、冬筍、問政筍,煨入雞湯,號“三筍羹”。
【芋煨白菜】
芋煨極爛,入白菜心,烹之,加醬水調和,家常菜之最佳者。惟白菜須新摘肥嫩者,色青則老,摘久則枯。
【香珠豆】
毛豆至八九月間晚收者,最闊大而嫩,號“香珠豆”。煮熟以秋油、酒泡之。出殼可,帶殼亦可,香軟可愛。尋常之豆,不可食也。
【馬蘭】
馬蘭頭菜,摘取嫩者,醋合筍拌食。油膩後食之,可以醒脾。
【楊花菜】
南京三月有楊花菜,柔脆與菠菜相似,名甚雅。
【問政筍絲】
問政筍,即杭州筍也。徽州人送者,多是淡筍幹,隻好泡爛切絲,用雞肉湯煨用。龔司馬取秋油煮筍,烘幹上桌,徽人食之,驚為異味。餘笑其如夢之方醒也。
【炒雞腿蘑菇】
蕪湖大庵和尚,洗淨雞腿,蘑菇去沙,加秋油、酒炒熟,盛盤宴客,甚佳。
【豬油煮蘿卜】
用熟豬油炒蘿卜,加蝦米煨之,以極熟為度。臨起加蔥花,色如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