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D:微軟公司管理經驗分析(1 / 2)

微軟簡介

微軟(Microsoft)公司是世界PC(Personal Computer,個人計算機)

軟件開發的先導,由比爾·蓋茨與保羅·艾倫始創於1975年,總部設在美國華盛頓州的雷德蒙市(Redmond,鄰近西雅圖)。微軟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電腦軟件供應商,其主要產品為Windows操作係統、Internet Explorer網頁瀏覽器及Microsoft Office辦公軟件等,1999年還推出了MSNMessenger網絡即時聊天軟件。微軟公司在全球六十多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現有雇員九萬人,2012年營業額699.4億美元,在美國《財富》雜誌所做的“全球500強企業”排名中,位居第119名,長期在IT類企業中排名第一。

Microsoft名稱由來

“Microsoft”一詞由“microcomputer”和“software”兩部分組成。

其中,“micro”的來源是“microcomputer”(微型計算機),而“soft”則是“software”(軟件)的縮寫。“Microsoft”是由比爾·蓋茨命名的。

微軟成功經驗分享

當有人問及微軟成功的秘籍時,微軟公司的創始人比爾·蓋茨說:“微軟有成功的團隊。”微軟團隊由一批高素質的人才組成,對此,比爾·蓋茨深感自豪,他曾在1992年時說:“微軟和其他公司與眾不同的特色就是智囊的深度。把他們稱作螺旋槳頭腦、數字頭腦、齒輪轉動頭腦或工作狂、用腦狂,還是微軟狂都可以。”比爾·蓋茨還多次說道:“把我們頂尖的20個人挖走,那麼微軟會變成一家無足輕重的公司。”

比爾·蓋茨經常激勵團隊的成員積極學習,他說:“這些人絕頂聰明,與公司一起成長。他們組成了一個團隊,而領導那群具有‘螺旋槳頭腦’的聰明人組成了‘研究院’。要怎麼做,才能當個螺旋槳頭腦?方法之一就是研讀唐納德·克努特所著的《程序設計藝術》。這套書有三大冊,而且陸續會出更多冊。如果有人自負到自以為什麼都懂,克努特會幫助他們了解,這個世界既深奧又複雜。”

比爾·蓋茨善於選拔團隊的管理者,並通過這些管理者的帶動,有條不紊地促進公司內部各項工作的開展。在微軟公司裏,曾經年僅30歲的執行副總裁史蒂夫·鮑爾默在公司內深受員工愛戴,如果從撰寫程序設計方麵來說,鮑爾默不是專業技術人員,但他在大學期間主修數學,而且精力充沛、通於商業事務。他從不畏懼困難,勇於接受挑戰,比如,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Windows項目遲遲無法完成,眼看這個項目要成為一堆無法收拾的爛攤子,他挺身而出,承擔了開發重任,並成功地將Windows推向市場,這個項目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功。

在微軟團隊內,另一位重要人物是麥克·梅普爾斯,他在1988年到1995年間擔任公司的執行副總裁。梅普爾斯曾在IBM任職,他後來毅然離開IBM來到微軟,是因為他看到了微軟巨大的發展潛力。進入微軟後,梅普爾斯把IBM的四項管理準則引入了微軟。第一條準則是包括雇用、培訓、工資報酬及晉升渠道在內的整套人事管理方麵的做法;第二條準則是培養中層經理,因為微軟在發展中,曾長期缺乏中層管理人才;第三條準則是繼續設立專項職能,如開發、測試,但是必須保證讓員工自由流動,以獲得更豐富的工作經驗;第四條準則是軟件公司必須為產品開發確定過程。

比爾·蓋茨正是與他的團隊一起,共同努力,推動了微軟的不斷發展、不斷走向輝煌。我們接下來分享一下微軟在團隊管理中的成功經驗:

一、設計明確合理的經營目標

目標是把人們凝聚到一起的重要基礎,對目標的認同和共識才能形成堅強有力的團隊,才能激發人們的鬥誌。因此,微軟團隊做好了這樣幾個方麵:

1.設計了導向明確、科學合理的目標。

2.把企業目標、戰略、經營觀念融入每個員工的頭腦中,並化為員工的共識。

3.對目標進行分解,使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員工都知道自己所應承擔的責任與努力的方向,把每一個部門、每一個人的工作與企業總目標有機聯係起來。

二、領導者要增強自身的影響力

領導者是團隊的核心,一個富有魅力和威望的領導者,更能夠把員工緊緊第團結在周圍;反之,團隊就容易人心渙散,更談不上形成團隊精神了。領導者由於自己所處的特殊位置而被賦予一定權力,需要注意的是,領導者不應該純粹借助這些權力去發號施令,而要重視培養自己的影響力,讓影響力在團隊管理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建立係統科學的管理製度

建立一套與人本管理相適應的規章製度,讓團隊管理規範化、製度化、科學化,這是確保生產經營活動協調、有序、高效運行的重要保證。如果團隊內部缺乏製度,那麼團隊運行時就會陷入無序的狀態,這樣的話,也就難以產生井然有序、紀律嚴明、凝聚力強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