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又說了:“《詩》雲:‘晝爾於茅,宵爾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耕難,耕焉可以息哉!”你以為做老農就容易啊?你看看《詩經》怎麼說?“晝爾於茅,宵爾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多麼忙碌啊?說來說去,做什麼都難,都累。子貢聽完就問:那可怎麼辦?什麼時候才得休息啊?孔子說:你看,你往遠處看,看原野上,有些地方高出一塊來,有些圓圓的一個墩子,有的像鼎,有的像鍋,反正就是那些隆起的土堆,就是墳地,人隻有到了那地方才可以休息啊。子貢聽了,也就明白了,活一天,就得幹一天,做什麼事都不清閑。他就說了一句:“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休焉。”死真是了不起啊,死亡麵前人人平等,有身份的也是在那兒休息,沒身份的也在那兒休息。很有趣的一段故事。孔夫子拿《詩》引經據典,鼓勵學生,人活著,就得做事,其中就引了《七月》的“晝爾於茅”幾 句。
這就是儒家的文雅,與其他諸子流派比起來,儒家最熟悉經典,是經典的守護者、闡發者,與《詩經》的關係就更密切了。“子曰詩雲”是儒家的長項,所以莊子挖苦儒生,寫文章調皮,說一位大儒領小儒去挖人家墳盜取寶貝。一邊撬開死屍的牙齒取珠寶,一邊念詩句。當然是開玩笑,我們就不去多說了。
總之這一章寫收獲。另外還寫到實在忙碌的“農閑”,農事勞作隨著天地的周而複始而展開,是片刻不息的。
最後一章,也是“農閑”時的事:
二之日鑿冰衝衝,三之日納於淩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酒斯饗, 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二之日”,陰曆十二月份,最冷的時候,幹什麼?“鑿冰衝衝”,到河裏邊去鑿取冰塊。之後,“三之日納於淩陰”,下一個月納到“淩陰”。先說這兩個句子的關係,是互文形式。“二之日”,十二月鑿冰,到了正月再納到淩陰裏去?不是,兩句實際上是說,從十二月份到正月,就是鑿冰並且放到淩陰裏的時節,兩個月都是取冰藏冰的好時節。“衝衝”,是形容詞,很準確。北方現在這多年雨水少,河流很多都幹掉了。在過去的華北平原,像我的老家,夏天都是到河裏遊泳的。到冬天,實際是秋冬之際,水又漲起來了,把收割後的稻田淹沒了,整個河套全是水,然後就是冰。那時候鄉村製作粉條,就是“豬肉燉粉條”的粉條,就是到河的冰麵上取大塊的冰化為水的。河水成了冰,很多微生物就被殺死了。取來放到大鍋裏燒開,大人一手拿漏勺,另一隻手拍打著持大勺的手,令其振動,“刷拉拉”漿狀的粉條搖漏入開水鍋裏,十分壯觀呢!鑿取那些冰的聲音,聽起來也“嗵、嗵、嗵”的。時冬臘月,結冰的河麵要膨脹,冰就裂開大縫子,夜深人靜時,老遠就能聽到河裏“嗵、嗵”的響聲。這時的河套就成了一個音樂場子。讀“鑿冰衝衝”句子,總使筆者想起河冰開裂的巨響。詩人選擇“衝衝”形容鑿冰的聲音,很傳神!
鑿取之後,“三之日納於淩陰”。什麼叫“淩陰”?就是地窖、冰窖。有一句話俗語言,“大火燒冰窖——天燃(然)該著”,是形容一些奇怪的事。有趣的是,當代考古發現了淩陰。是在春秋時期秦國遺址發現的,具體地點是今天陝西省鳳翔縣。這地方曾是秦國都城,當時叫雍。在雍城遺址,人們發現了春秋早期的一個建築遺址,主體呈倒梯形,地麵上還有一個平台,是夯土築的;主室的四麵有牆,牆外還有回廊,門是有溝槽的,可以密封。這就是古人藏冰用的淩陰。古人修冰窖很有特點,把它修在靠河的地方,冰窖底部還有一條下水道,通向窖旁邊的河。
這樣精心建築淩陰,是因為藏冰在古代是很嚴肅、很重要的事。所以下麵接著說:“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四之日”就是二月,春暖花開的時候,這個時候要開冰。在這個月的“其蚤”,就是“其早”,即一開始的時候,要“獻羔祭韭”,殺一隻小羊羔,貢獻一點韭菜,祭祀司寒之神。這在詩篇本身沒有明說,相關文獻有記載。實際在藏冰時也祭祀,詩裏也沒有說。為什麼殺羊羔?羊者,陽也。今語不是也說“三陽開泰”嗎?祭祀還要割點韭菜,古代經常用韭菜給各種醃製的醬提味。從淩陰中取冰為什麼這樣隆重?冰可以消暑。此外,古代祭祀時的肉怕變質,也要用冰鎮。還有,人故去了,古人講究停殯辦喪事,天子七個月,諸侯五個月,越尊貴的存的時間越長,保持屍體不腐,要用冰來鎮。所以,文獻記載靈柩底下要挖土坑,存水用。這都是冰的實用性。
另外,在古人,認為冰可以協調陰陽。這就上升到觀念,乃至哲學層麵了。《左傳》中就講:“冰以風壯,而以風出。”結冰在冬風強勁的時候,暖風起時開窖分發冰塊。這樣,“其藏也周,其用也遍”。什麼意思呢?藏冰要藏好,不然就化了;分發冰的時候要均勻,該發給的人一個不能落。這樣做,就可以造成“冬無愆陽,夏無伏陰”的平衡局麵。冬天,是陰氣主宰的時節,不要有陽氣殘留搗亂;夏天的時候也不要有伏陰,就是殘留陰氣。這就是冰的作用?協調陰陽。隻有這樣,春天就不會刮淒冷的風,秋天就不會下淒苦的雨,另外打雷也不至於震壞這兒,震壞那兒。老百姓也不得那種惡性傳染病,不會因受瘟疫而夭折。藏冰、用冰,與陰陽哲學聯係起來了。所以,古人對冰的事很重視。
還有,儒家文獻《禮記》中有《大學》篇,其中引了一位孟獻子的話說:“蓄馬乘,不察於雞豚;伐冰之家,不蓄牛羊。”貴族家裏有馬匹、有車,就不應該再養雞、養豚。做官的,就不要再跟小民爭利了。“伐冰之家”比“畜馬乘”之家還高貴。“伐冰”就是有冰窖可以藏冰的大貴族。這樣的家庭不能再養牛羊,與民爭利。總之這都與“二之日鑿冰衝衝,三之日納於淩陰”詩句相關的一些事情。詩篇接著說:“九月肅霜,十月滌場。”到了陰曆九月,也就是現在的十月份、十一月份,天氣變得“肅霜”了,天高了,也白了,就是古人所說的“昊氣”正白、純白,就是“肅霜”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