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日落九世紀——大唐帝國的消失(2)(1 / 3)

杜讓能臉上的才氣不符實,所以百般勸阻唐昭宗不要如此,他解釋說,現在的朝廷已經虛有其表,大四方的藩鎮主如果有心謀反,朝廷除了偷偷罵娘外,別無他法。但唐昭宗心意已決,無論杜讓能怎麼說都不想更改。想不到,討伐的軍隊與李茂貞一接觸,就潰如山洪。李茂貞一直追到長安城下,又追進了長安城的大明宮,杜讓能為了讓李茂貞息怒,自請死,李茂貞成全了他。宦官韓全誨急中生智,挾持著唐昭宗去鳳翔見李茂貞,以示忠貞。李茂貞見皇帝都來了,很高興。可討厭的朱溫不讓他高興,以勤王為口號,很快就帶兵殺到,並在城外叫囂要誅殺宦官韓全誨,救回唐昭宗。李茂貞叫人出去和朱溫理會,結果大敗而歸,於是,閉門不出做起了縮頭烏龜,朱溫叫人攻城,李茂貞的士兵誓死守護,朱溫無奈,隻好圍困。

兩方人馬就這樣僵持了一年多,朱溫隻是浪費了點時間,李茂貞卻在消耗生命。別的不說,朱溫身處城外,糧食物資能夠源源不斷地送過來,但鳳翔城內早已彈盡糧絕。當時城中餓死和凍死的人不計其數,就連皇帝唐昭宗也隻能每天磨點兒豆麥喝粥,到後來連一點力氣都使不出來了。皇帝尚且如此,百姓可想而知是什麼樣子。

城裏所有能吃的東西都被吃光了,最後人吃人的事開始發生。李茂貞看著城中淒慘的景象,心如死灰,他知道,鳳翔是守不住了。903年,李茂貞向朱溫投降。為了表示誠意,他還把韓全誨等二十多名宦官悉數殺掉,又砍下首級送給朱溫。

朱溫笑逐顏開,奪了李茂貞的很多領土後,便決定休戰,而早已形同傀儡的唐昭宗就這樣落入了朱溫手中。這位本來胸懷壯誌的皇帝此刻終於明了,朱溫雖然打著勤王的旗號,但自己對他而言早已形同虛設,這一次雖然能重回長安,但大權也注定要旁落在朱溫手中。

等一行人回到長安後,昭宗迫於無奈,隻好讓朱溫掌權,一場血腥的屠殺開始了。多年以來,唐朝廷深受宦官專權的危害,朱溫看自己現在大權在手,為了以防萬一便動了殺心。他對底下的將士說:“朝廷晦暗不明,朝政腐敗,這些都是宦官造成的。現在我們手中兵多將廣,豈會怕了這幫閹人?現在為絕後患,我準備將他們徹底鏟除,諸位認為如何?”將士們紛紛表示讚同,便開始商議誅殺事宜。

一天,朱溫召集將士把宮中的數百名宦官趕到內侍省。宦官們不明所以,看著眼前一幫殺氣騰騰的士兵,都瑟縮在一起不敢開口。朱溫一聲令下,士兵們刀劍出鞘,一擁而上,見人就殺。宦官們被團團包圍,根本就逃不出去,隻能哭喊著求饒,哀嚎聲聽得人心驚膽戰。

士兵個個都殺紅了眼,哭叫聲慢慢弱了下去,數百宦官無一幸免,都倒在了血泊中,空氣中是讓人嘔吐的血腥氣,殺戮終於結束了。最後,大明宮中的宦官隻餘下了幾十個幼的、弱的,畢竟宮裏還有不少的活需要宦官來做,而在各地藩鎮擔任監軍的宦官,也被朱溫以唐昭宗的名義下令就地誅殺。

曾經讓許多大唐皇帝費盡心神的宦官專權局麵終於結束,從這一點來看,朱溫還真是為大唐做了件好事。

阿龍看熱鬧

惡人自有惡人磨

有人曾提醒唐憲宗,說宦官遲早成禍害。唐憲宗不屑地說,這些家夥就是毫毛,想要搞他們,隻需要吹一口氣。後來,唐憲宗自己就被這些所謂的“毫毛”整死了。唐朝的宦官因為有槍杆子,所以把皇帝當成自家後園的大白菜,想種就種一棵,想砍就砍一棵。結果,他們遇到了槍杆子比他們還硬的朱溫,就再也不能活了。

5、 “白馬之禍”

唐天佑二年(905年)三月,朝廷中掌管國家禮儀大典的太常卿之位空出,宣武節度使朱溫向宰相裴樞建議,讓自己手下的張廷範出任太常卿。裴宰相很溫和但很直接地拒絕了朱溫,理由是,按照慣例,太常卿該由“清流”人士來擔任。而張廷範是“胥吏”,很不巧,按照慣例,正好與“清流”相對。

朱溫真是哭笑不得,他一直以為裴樞是個識大體、顧大局的人,想不到也是個形式主義者。難道這位宰相大人沒有看清楚此時的形勢,還一味地抱著士大夫病態似的“清流”主張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