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華西投資辦個體企業,三四年後他的年收益已達到四丘萬元。是錢越賺得多,楊永昌想當華西人的念頭越強烈。2002年他以參股的形式,把自己幾百萬元的資產全部奉獻給了華西村,終於實現了當華兩人的夙願楊永昌成為華西人後,由於他勤奮工作,又在經營上有一套,很快被吳仁寶和華西村黨委看中,讓他擔起了眼前占華西工業集閉三分之一總資產的華鋼廠總經理。楊永昌不負眾望,使這個鋼廠的效益直線上升,每月都能為華西村實現可用利潤3000多萬元。楊永昌從一名外來個體戶,到如今成為名副其實的華西人,而且成為執掌天下第一村最大企業的華鋼一把手,還身兼華西村黨委副書記等要職,吳仁寶因此笑言楊永昌的官是買來的,他用自己幾白萬的個人企業資產和每年給華西創造幾個億利潤的貢獻叉來的村官!采汸楊永昌時,我才發現這位買官者確實非常有才氣和悟性,更令我意外的是農民出夯、幹過十幾年個體戶的楊永呂還有很比人敬佩的思想境界,他說我出時花10萬元買個華西戶,絕對不是為了賺更多的錢,就是覺得當華西人自豪、提氣。後來我把個人企業轉製給了忖串―時,又有親戚說我傻,說人家公的都轉私廣,你倒好,將私的轉公!但我覺得過去幹個體戶就像劃著一隻在風浪裏漂流不穩的小船,肀西村則好比是隻大船,它在吳仁寶老書記的掌舵十,行駛得穩當又快速。我個人的價值要想更好的體現,就必須跟著這隻大船走。特別是到華西幾年裏,我親眼耳聞目睹老書記仝心全意為人民謀幸福的無私行為,所以我想自己是個年輕人,要向老書記學習,也應該像他那樣多為社會拊點責任。
像楊永呂這樣的能人,後來成華西的主人為數並不少,他們的丼同特點都是因為被牛丙和老書記吳仁寶的魅力所吸引。
筲宥人對吳仁寶說:有了愛黨愛國愛華西就可以保證華西長富,又何必再要添愛親愛友愛自己呢?吳仁寶對此恰恰認為,如果光井愛黨愛國愛華西的大道理,不講愛親愛友愛自己的小道理,那華兩的農民就無法實現和保證共同富、健康富、長久富的社會主義幸福生活的最終目的。我們華西村不培養那種不講良心、沒有親情的人。對普通農民、平常百姓來說,樹立他們的自尊自立自強自愛意識有時比什麼都重要。我們華西不是生活在與供隔絕的地方,周圍都是農村。我們華西村的農民能不能保證富了以後不去觸犯法律、不被社會十的那些歪風邪氣和社會陋習沾染,這是誰也說不準的事。而農民一沾上那種毛病,再富又能富得了幾天?所以愛親愛友愛自己,尤其娃愛自己這一條特別的重要,它是我們實現共同富裕、健康富裕、長久富裕的基礎,像金塔的塔基,一定要夯實!吳仁寶給我講起了村上一筆一直沒有發出去的特別獎勵金的故事一
八十年代始,銷聲匿跡的賭風又開始到處橫行。華西村民中也有人小弄弄搓麻將搞小賭,還出現過一位創業功臣孫某某到外村賭博的事。吳仁寶最擔心富裕起來的村民沾染黃毒賭,一旦沾染上了就等於忠了瘟疫,再富的天堂也會被窮光。為此,吳仁寶揮淚斬馬謖,重罰了與自己並肩創業的孫某人4個月退休金。同時多次登做思想教育工作,幫助認識賭博的危害,直到孫某自己徹底省悟為止。
可沒過些日子,在華西村鄰鄉又傳出華西村不賭是假的,吳仁寶也在賭的話。說我賭你們信嗎?吳仁寶在村民大會上反問大家。後來調查證實,有人為了自己想賭,就放言吳仁寶也在賭的話,目的是想在公眾中造成吳仁寶能賭,我們也能賭,從而以假亂真。
這天,吳仁繭悄悄找來副村長,對其如此這般一番耳語。好嘞!副村長欣然受命。於是第二天早晨,在華西村鄰近的幾個村子和市鎮上貼著一張張醒的《通告》,落款是中共華西村委員會、華西村民委員會。《通告》內容這樣寫著:賭博是一種違法行為。經村黨委和村民委員會研究決定,請兄弟單位對華西人監督,凡發現華西人在本村或外村賭博者,均要舉報。舉報準確者,一人一次獎勵一千元,當場兌現,並給舉報者保密3凡發現隼西人搞迷信活動者,也適用於上述規定,舉報一人次,獎勵500元。
此通告自公布之日生效。
嘿,華西村就是不一樣!懸賞捉拿自己村的醜事,這吳仁寶抓經濟有套套,你瞧他抓精神文明更有新招數!《通告》激起周圍鄉村對華西村和吳仁寶的一片讚賞和議論。
一星期、一個月過去了,沒有一個舉報人出現。一年後,人們發現又一份出自華西村的《通告》貼在外麵,上麵這樣寫:關於檢舉華西人參賭得獎的補充通告
過去,華西為禁止賭博,曾在四周村鎮貼過通告:凡發現華西人參與賭博,一經核實,獎勵舉報人1000元,至今未有人領過這份獎金。為防止今後可能有個別華西人參與賭博男60歲、女55歲以上的退休老人娛樂性活動除外,自即日起,凡檢舉揭發華西人參與賭博,一經查實,獎勵舉報者人民幣10000元,並為舉報人保密。
特此通告。
華西精神文明開發公司1994年7月17日
這份《通告》後來還堂而皇之地登在了《江陰日報》的報眼上呢!孫海燕告訴我。
後來有人領過這10000元的獎勵嗎?我問。
沒有。老書記提議專設的這個獎已經十餘年了,一直沒發出一分錢。孫海燕似乎有些遺憾地笑著衝我說。10000元獎金時候真吸引了不少外村人,據說有人專門整天在四處尋找看看到底有沒有我們華西人參加賭博的,結果他們很失望……
我想肯定又是吳仁寶書記的一個招數:他讓外人給華西人當義務監督員!
對對!孫海燕和我不約而同地大笑起來。
吳仁寶就是用口袋富、腦袋更要富的兩富論,成功地教育華西人避免了農民們易犯的小富即安、不思進取、財大氣粗、冃無法紀等陋習和毛病,家家戶戶都成為口袋越鼓、腦袋越求進取的新型農民家庭。這也正是吳仁寶能使華西村幾十年紅旗不倒的最大貢獻點。
但吳仁寶心裏明內,農民的素質和農民教會問題能否得到提高,關鍵是領導和影響這些農民的村幹部。幾乎可以這樣定論:自中國有農民史以後,無不因為農民領導者的自身素質問題決定其成敗得失。吳仁寶因此在狠抓村民思想教育的過程中,始終把強化村幹部的教育工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且他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也頗為特殊。
比如在華西村我看到兩件事印象特別深:一足現行的華西村黨委組織結構。通常一個黨委會,書記和副書記,下麵就由幾個委員組成。書記作為一個班子的班長負有全齎,權力內然也很大。然而在華西村情況不是如此。村黨委書記、副書記之上,還有一個常委會。
我們在書記、副書記冏級還設立了一個21人的常委會,目的就足為了支持和監督十:副書記工作。在農村莪層組織,一些地方容易出現什麼事都是書記、副書記說廣算,有的更是自己一人說了箅。在我們華西不行,電大問題,必須由黨委或黨委常委集體研究決定。這樣可以避免那咚在群眾中威紹越來越高的主要領導人居功自傲、專橫跋扈,最後把好端端的旗幟給掀倒廣……吳廣寶對這一農村基層組織的創新做法頗為滿意:華西村兒十年能夠、立於不敗之地,我們的主要領導也沒有出現禹作敏現象,重要京閔之一,就是與這樣的組織機製有關。
第二件事是在富得流油的華西村,有一個舊窯洞。這個窯洞華西村同齡,也許是今天唯一還能見得著的老華西村的一個舊物,華西人稱它為創業窯,幹部們還喜歡將它譽為華西工業的發源地和華西精神的鑄造地。那天我特意走進這個毎年能吸引百萬外地遊客的華西革命聖地,看到狹窄的窯洞內有十幾張木凳,窯壁叫周掛著《延安窯洞放光芒》、《3蒙正破窯攻讀》、《薛平貴破窯接寶釧》、《包龍閣破窯迎國太》等六幅與窯洞典故相關的農民圖。村幹部告訴我,華西發展幾十年來,許多重要的決策、規劃兒乎都是吳仁寶帶領十部們在這裏作出的。
老書己十分敬佩延安窯洞精神,他把華西的這一創業窯洞當作教育幹部時刻牢記艱苦奮鬥、永遠保持謙虛謹慎的場所。從某種意義講,華西村之所以能越來越富甲天下而幹部和群眾依然保持旺盛的向上精神,弓這窯洞精神有著密切關係。每當村裏需要作出重大決策時,老書記就會帶我們走進窯洞。而每當我們一走進這裏,再靜靜坐下來想一想、議一議,心態和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就很不一樣了,就會有種飲水不忘掘並人和不斷奮發進取、用更高標淮要求自己的精神與心態……一位村幹部這樣說。
片刻的窯洞感受,使我也相信這位幹部說的話。
那一刻,我的耳邊突然回響起吳仁寶常說的一句話:華西村堅定不移地發展集體經濟,月的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共同富裕起來,讓已經富裕起來的人能夠長久地、健康地、越來越好地富裕下去。這就是我吳仁寶一生的追氺和願望。
宥道是,一個人做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真止的好事;做一次先進不難,難的是~輩子都是真正的先進。當代共產黨人的先進之處就在於始終能夠走在時代前列,心裏裝著群眾,勝不驕,敗不餒,帶領人民群眾走上富裕,讓已經富裕的人們不忘本,朝著更高的標準去實現史美好的幸福生活,同時力所能及地為實現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國富了才是富的社會主義人肖標貢獻力量。吳仁寶表裏如一,以自己的模範言行很好地詮釋了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信仰,同時帶領華西人民在中國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努力無私地奉獻並實現著自己的美好人生。
原始的華西村隻有9平方公裏麵積,如今華西村的版圖已經達到30多平方公裏。人也山過去的1600來人,發展到現在的30000多人。建設大華西,發展富華押,這是吳仁寶創富理論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的提升和發展,也是他畢生追求共同富裕的理想在實踐中的可貴探索。
一位長期在華西村進行社會調查的學者有過一段很精彩的概括:共同富裕是人類一直追求的美好理想。可滄桑變,乾坤轉,一次次社會形態嬗變,一次次生產關係變革,都未能使這一美好的理想變為現實。莫爾的烏托邦,康帕內拉的太陽城,歐文的新協和公社和皇後林新村,無論理論的還是實踐的,都在無可奈何中坍塌廣!於是恩格斯大聲疾呼:為了使社會主義變為科學,就必須首先把它置於現實的基礎之上。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曆史將實現共同富裕的大任降在中國共產黨及其建立的社會主義製度身上!吳仁寶高擎共同富裕的旗幟,從華西走向鄰村,從東部走向西部。他用行動在這麵旗幟上寫下了共同富先要集體富,共同富必須家家常,共同富更需精神富,共同富要先富幫後富等鮮明的觀點並將其置於現實的基礎之上……
早在八十年代,當華西村巳經開始富裕起來時,吳仁寶就教育自己的十部和村民時刻不要忘記把幸福的陽光與溫暖播撒到周邊的左鄰右舍,而這也是他在近十年間忠實履行執政為民和追求共同富裕的一種新境界、新視野的實踐過程。
吳蘊芳,現今的大華西村民,以前她是緊挨華西的前進村村民。她說,我們村上的人有句流行語,叫做兒好女好,不如華西好。前進村在50年代時與華西村十屬一個大隊,那時吳仁寶也是我們的書記,後來行政分家,我們就成為獨立的前進村。可前進村不前進,1988年時華西已成億元村了,我們村卻到年底連村幹部的工資都發不出來,還倒欠村民6萬元。記得那天外麵下著雨雪,刮著寒風,我們村上的幹部愁得在村委辦公室裏不知如何是好。就在這時,華西村的吳仁寶書記來了,他帶著10萬元現金對我們說:先把欠村民的債還了,再把年過了。當時我們前進村的千部們真的熱淚盈眶,不知說什麼是好。更讓我們感到意想不到的是,老書記吳仁寶當場拍板,說要幫我們建廠。我們華西出500萬元投資款,賠了是我們華西的,賺了楚你們前進村的!怎麼樣?為什麼?老書記拍宥我們村的支書這樣說。這麼好的事不等於天上掉餡餅嘛!再不幹、再不好好幹,我們還有什麼臉麵挨肴華西村?就這樣,我們前進村在吳仁璽老書記和華西村的無私支持下,化上廠丁翌年元月正式投產當年就淨賺50多萬元,三四年後利稅已能達到四艽盯萬元,也開始漸漸走向富裕……
與前進村情況相近,華明、餘巷村也在那些年裏,得到吳仁寶和華西村的全力支持,始在較短時間內擺脫貧困,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老書記吳仁寶對我們周邊村的幫助是無私的。那年他主動找我商置說要幫我們村辦一個琺琅廠和一個化工廠。工廠建起後,我們村的農民收入一下得到改善,大家喜洋洋的。可天有不測風雲,1994年5月份,一場火災把我村的搖錢樹化工廠全燒了。就在我們全村痛苫不堪的時候,吳上寶老書記帶來280多萬元重建資金說要在原址上再幫我們建起個規模更大的化工廠。當時我們村的村民和部全都掉下廠眼淚,大夥兒說:啥叫社會主義好?啥叫共產黨好?華西人的風格和吳仁寶書記的為人,讓我們一下全明內了!原三餘巷村支部書記孫大龍感觸萬分地說。
然鬧,讓前進、華明和三餘巷、涇浜等周邊村發生根本變化的,還是2001年在吳仁寶創造性地提出一分五統的大華西概念之後。
何謂一分五統?一分五統是吳仁寶在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實踐中的一大發明,它曾被中央領導和學界稱為吳仁寶新模式提出這一構建模式的初始,足吳仁寶在期望以富華西帶周邊窮兄弟時碰到的:988年,華西上動仲手出資為周邊幾個村辦廠幫扶,雖然也使這些村的生活得以改善,但由於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周邊幾個村的好日子並沒有節節上升,有的甚至在下滑。這讓吳仁寶對幫扶問題有了重新思考:過去總講船小好調頭,其實在全球化經濟越來越形成的市場條件下,隻有大船才好抗風浪。華西村之所以能夠乘風破浪、效益越來越好,正是因為它的企業集團有著較強的競爭能力。於是一個打破中國五十餘年農村行政格局的人肭設想在他腦海裏形成,隨即吳仁寶把向巴的想法專門以書麵報告的形式向上級部門作了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