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天道酬勤終有報 (2)(1 / 2)

並在競爭中不斷前進,在競爭中不斷成長和壯大,終於打造了通訊設備製造業的四大金剛—巨(龍)大(唐)中(興)華(為),在四大金剛中,華為公司是龍頭老大,也是中國首屈一指的民營企業。九十年代中,華為公司在深圳已經小有名氣了。一九九六的銷售額為二十六億元,一九九七年為四十七億元,一九九八年為八十九億元,一九九九的銷售額準備衝刺百億大關,正在向世界級的企業邁進。華為的興起,帶動了深圳許多相關的產業。我們也間接地給華為供過貨。但要成為華為的直接供應商很不容易。要通過華為采購部、認證部、品質部等多個部門對供應商的生產管理、技術管理、品質管理、生產能力、生產環境等諸多方麵進行考察、認證,要求嚴格,手續繁瑣,很難擠進供應商的行列中。一般沒有實力和決心的中、小企業都望而卻步。

一九九八年五月的一天,老天突然變臉,下著傾盆大雨。在我們工廠門口有幾個人在避雨,我看見後,忙走過去,請他們進工房內來,以免被風雨淋濕了衣服,其中一個人向我解釋說:“我們辦事路過這裏,碰上下雨,暫避一會兒,等車來接我們。”我問他們是哪個單位的,他掏出一張名片給我,我也回贈一張名片。正好這時,他們的汽車來了,幾個人冒著大雨鑽進了汽車。我看了一下名片,原來這幾個人是華為公司的,給我名片的那位先生姓李,是認證部的一名工程師。

過了幾天,我照著名片上的電話號碼找到了李先生,我向他自我介紹了一番。他聽了摸不著頭腦,當我提及那天在工廠門口避雨相見的時候,他才想起了我們偶然相遇的事。於是我將公司的情況和主要設備簡要地介紹了一番。對方聽完之後,要我將公司簡介傳真給他。過了一段時間,我打過幾次電話給李先生,李先生隻是客氣地打著哈哈,一點實質性的內容也沒有。過了較長一段時間,大約是一九九八年八月,我再次打電話給華為公司,我要找的李先生不在,接電話的先生姓邱,問明我的用意後,邱先生說:

“我現在有個產品正好要找人加工,如果你有興趣的話,請馬上來麵談。”

放下電話,我立即驅車去華為公司,與邱先生經過簡單的交談後,他拿出一張圖紙來,要我當場報價。我以極其真誠、實在的態度報了價。他看了之後,不置可否,問我:

“可以去貴公司看看嗎?”

“歡迎!歡迎!當然歡迎。我的車就在樓下。”

邱先生叫上另一位同事一同到我公司參觀、考察,主要是參觀生產設備和生產環境,以及了解品質管理、生產管理和原材料供應渠道等方麵的情況,他與那位同事經過簡短的商量後,臨走時將要我報價的那份圖紙留給我,要求做一些樣品.盡快送過去。

這是一個自動車床加工件,雖然並不複雜,我還是認真對待。工藝方案由我親自擬訂,凸輪設計由我親自審查,樣品由我親自檢查。送了三次樣品,終於通過了質量認證。一九九九年初開始了批量供貨。我們以這個小零件為契機總算擠開一了一條縫.從這條縫鑽進去,逐步地開辟出了一塊新天地。後來相繼生產了幾種衝壓件和模具,終於躋身二F華為公司供應商的行列。

在迅猛發展的通訊行業中,華為公司表現特別突出,不斷推出許多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產品,成為多個領域的領頭羊。在二000年,華為的銷售突破二百億人民幣大關,成為深圳首屈一指的大企業,成為中國民營企業的一麵旗幟,為中國的民族工業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商家希望市場繁榮,生意興隆,供應商希望他的客戶尤其是大客戶興旺發達,經久不衰,以便在長期的合作中有穩定的生產訂單。這就需要對主要客戶進行深層次的一了解,不但要了解對方對產品質量、生產管理、技術管理和生產能力這些基本要素的標準,同時要了解對方的經營狀況、資金狀況、產品的市場走向、產品的生命周期……也許還需要作更多的了解,這樣才會使自己有預見、有計劃地配合客戶的需求,變被動應付為主動服務,才能在商海變幻、潮漲潮落時不會暈頭轉向和驚慌失措。

在長期的工作與業務接觸中,我們從華為公司那裏學習了不少東西,充實和提高了我們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在與華為公司的一些業務和技術人員的言談話語中,對華為公司也有一些表皮的、大體的了解。但對華為這樣一個成功企業,這樣一個有兩萬多職工的龐然大物,我們隻能望其項背,就是在華為公司工作多年的員工也隻知皮毛,正所謂“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書店裏看到一本名日《走出混沌》的書,我一看是介紹華為公司的,如獲至寶,當即買了一本。這本書以“華為公司基本法”為中心,介紹了基本法,追述了基本法產生的背景和過程。還有一些著名學者和經濟學家的評論和解讀。企業基本法就是企業的憲法。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國出了個“鞍鋼憲法”,毛澤東主席親自作了批示,更加重了“鞍鋼憲法”的普遍意義和法定地位,它成了企業管理的法典。其中最著名的“兩參‘一改三結合”直至現在我還耳熟能詳,所謂“兩參”就是幹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一改”就是改革不合理的規章製度;“三結合”就是“技術人員、工人和幹部三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