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的枝葉在哪裏?”女子笑道。
“就是你!”父親說,他的臉因為憤怒而微微發紅,“如果你不是我們的女兒,我們的愛情就不必說出來向你展覽,也不必被你當做論據去嘲笑。你根本不知道,我們的愛情隻有麵對你的時候才覺得最沉重。如果愛情有讓我覺得難以享受之處,就是對你這個愛情結晶的責任。”
女子沉默。後來,她很快談了一個男友,結了婚。婚後的生活居然很好。她說,是父親的憤怒和母親的淚水讓她在最近的距離裏看到了愛情的模樣。
盤點願望
一天,翻起過去的日記,發現有一頁文字像詩行一樣長短不齊地排列著,仔細看去,原來是我當時受某篇文章的影響所列舉的二十個願望,這些願望都是我曾經想在有生之年完成的。列得很隨意,也很紛雜。現在看來,這些願望絕不能代表我全部的精神追求,至多隻是反映了我在那個年齡段裏比較強烈的一些趨向和渴望。但是,這並不是說這些願望的重現沒有任何意義。
我把它們簡單地整理了一下,分出了兩大類,一類是已經完成的,一類是尚未完成的。
已經完成的很少,隻有三個,它們是:1.有一個真心相待的愛人。2.有一個聰明健康的寶寶。3.在任何時刻都能擁有幾位摯友。
剩下的就都是未完成的。未完成的又不盡相同,大致分以下幾類:
一、隨著心靈成長知道不必再去完成的,有三條。1.若有機會,一定去拜訪錢鍾書和楊絳兩位先生。這個願望的起源大約是因為當時我正在狂熱地研讀著錢先生的《圍城》和楊先生的《洗澡》。其實,後來也真的有很多次機會都可以去拜訪他們。有一年我在北京待了大半年,常常路過他們家門口,但是我始終沒有進去。倒不是因為錢鍾書先生不在了,這個願望不完整了,而是我已經明白:對於他們來說,冒昧的打攪反而可能褻瀆了真正的敬仰,唐突的會麵遠遠不如沉默的珍藏。2.買一架相機,隨時抓拍進入視線的怡人風景。這個願望的起源大約是當時正對攝影感興趣。後來相機倒是也買了,偶爾也拍一些照片,但是覺得自己在這方麵的才能實在是很有限,也耗不起工夫,就始終沒有付出的專業的努力。3.親口告訴媽媽,我愛她。這個願望的起源大約是當時有些受西方某些觀點的影響,想要讓自己對感情表達的方式作一些探索和改革。後來慢慢長大,才覺得東方自有東方的意韻。如果我真的親口告訴媽媽,我愛她,她老人家很可能以為我有了什麼毛病,而我即使從不這麼告訴她,她也一定知道我是多麼愛她。
二、因為忽略而未完成,但在將來可以彌補的。有兩條:1.閑時約一些兒時的朋友喝喝茶,和他們聊聊童年時候的舊事。2.在力所能及的時候,幫助身邊的每一個人。
三、必須隨著時間的繼續才能夠完成的。有五條:1.賺足夠的錢,走遍祖國和世界的各個角落。2.讀懂《聖經》。3.出10本書。4.保持一個健康的體魄,和愛人共度安詳的晚年。5.在一座清幽的山裏小住一段時間,盡情享受一下新鮮的空氣。
四、需要一生的努力才有可能完成的。有六條:1.成為一個真正的作家。其實現在僅就表麵條件來說,出了七本書,加入了中國作協,也是省文學院的專業作家,已經常常被人們稱為一個作家了。但是我越來越覺得,證明一個真正的作家的東西絕不是這些。我距離一個作家的真正內涵還很遠。2.永遠對生活保持著敏感和激情。3.不畏人言。4.擯棄虛榮。5.寬容地對待每個對自己犯過錯誤的人。6.即使遭受再大的屈辱,也不失去自己做人的原則。
五、想完成但是永遠也不可能完成的。隻有一條:至少在四十歲之前都能幸福地擁有父母的注視。父母三十歲的時候生下了我,我四十歲時他們七十歲,我自認為這樣的願望並不奢侈,但是遺憾的是,他們在距離這個數字很遠的時候就離開了這個世界。
排列這些願望的時候,我十八歲。
看著這些平凡的願望,我忽然湧出一種深深的感動,為自己。我知道,這些願望是善良的,是勤謹的,是純真的,是潔淨的。它們不輕浮,不惡劣,不卑鄙,也不狹隘。它們代表著多年之前的我對這個世界的眷戀和熱愛,也飽含著我對未來自己的珍視和尊重。雖然,很多我都沒有完成,但是隻要有條件,我就會不懈努力———而值得我欣慰的是,在十年前列的這些願望裏,還有那麼多仍然可以作為我現在的願望。它們仍然值得我用長期的甚至是一生的力量去努力,這至少證明,這麼多年的成長中,我與我的初衷沒有太大的偏差。
當然,我十分清楚,這些延續下來的願望裏有些很可能是我窮其一生也完成不了的,比如說不畏人言和擯棄虛榮,比如說成為一個真正的作家和對傷害自己的人的寬容。這些願望嚴格地說,也許並不能稱做願望,而是對自己品格和修養的終生要求。坦率地說,在這十年裏,我不能說自己做得很好,在以後的日子裏,我也不敢保證自己會做得很好。但是,我會全力以赴。等到生命結束的時候,即使我沒有實現這些願望,隻要我盡力了,我就會很滿足。因為我知道自己一直處在心靈質量上行的過程中。也許,這才是願望對於我最重要的意義。
我們和上帝之問
上帝每時每刻都在給我們禮物
一個寓言是這麼說的:一次,某地爆發洪水,一名基督徒虔誠地等待著上帝來拯救自己,於是,救生艇來,他不走,直升飛機來,他也不走。後來,他被洪水卷起,在水裏漂浮,有人扔給他一根木頭,他仍然拒絕了。他終於上了天堂,見到了上帝,他怨艾道:“親愛的上帝,我是那麼相信你,你為什麼不來拯救我呢?”上帝道:“我救了你三次,你都不要。”
有時候,人是多麼愚蠢啊。
愛上帝就要相信上帝,相信上帝就要相信他博大的善,他寬容的心和他深沉的美。相信他會伴隨著我們身邊無數的事物,在每個角落都出現在我們的視線裏。
我一直相信,上帝每時每刻都在給我們禮物。春天,他給我們每一片綠葉的微笑;嚴冬,他給我們每一朵雪花的舞蹈;雨中,他給我們以沁人肺腑的清涼;雷鳴,他給我們以震耳欲聾的交響。憤怒的時候,他給我們以勇氣和激情;冷靜的時候,他給我們以理性和智慧;幸福的時候,他給我們以甜美的親吻;悲傷的時候,他給我們以無垠的思緒;苦難的時候,他給我們以堅強的曆練。我想,甚至在我們卑鄙的時候,他都在賜予我們一種機會,讓我們通過自身的黑暗來了解靈魂前行的艱辛和泥濘。
我們常常祈求上帝給我們這樣那樣的施與:快樂、喜悅、安寧、吉祥……其實,上帝真的都已經給了我們。他在我們身邊播下了無數的種子,這些種子裹在泥土裏,悄悄地萌發出清新的嫩芽。但是,我們往往把它們看成了雜草。於是,我們在埋怨上帝的同時,兩手空空。
上帝是愛我們的。是我們不懂得怎麼接受他的愛,就像我們從來就鮮有人能懂得他給我們的最大禮物———自己。
一瞬間的信奉
我的母親是基督教徒,我不是。但是我喜歡抽空就到教堂坐坐,聽聽牧師講道,再聽聽信徒們的讚美詩。在情緒極度低沉或者情境十分危急的時候,我也會祈禱:“主啊,求你救我!”之後,我常常會獲得一種特別的安寧和平靜。
我知道我是功利的,隻在需要上帝的時候才去信奉上帝。但是我也知道,上帝是仁慈的,他會寬恕我在形式上的懶散和懈怠,也能夠感知到我在關鍵時分的這種信奉對我的生命有著何等的意義———哪怕,這種信奉隻有短短的一瞬間。
如果,真的有上帝的話。
一枚花瓣在螞蟻眼裏是一幅錦繡。一枝燭在夜行人眼裏是一個太陽。而在一瞬間的信奉中,我真切地捕捉到了這個世界的奇異和神秘。我純淨地明晰著自己的卑微與渺小,也由衷地感覺到有一種比任何災難都偉大的力量一直居住在我的內心深處。
也許,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個上帝,這個上帝可以是誠實,也可以是頓悟;可以是膽魄,也可以是承受;可以是勤謹,也可以是淡泊;可以是同情,也可以是友愛……他可以是生活中一切的美,是心靈中一切的美,是世界上一切的美。
心中有上帝的人,宛若有父母的孩子,是受寵的,也是會被終生珍愛的。
因為,每一個人都會死,而上帝卻永遠活著。他有能力陪伴每一個信奉他的人一生。
相互的心疼
兩個婦人都信奉上帝。一個凡事都去向上帝彙報,向上帝祈福,求上帝護佑。而另一個婦人無論遇到了什麼事情都是默默無語,自顧自地做著自己的事情。
“你怎麼不向上帝說說呢?”愛傾訴的婦人說。
“我不想在任何事情上都依靠上帝。他太忙了。”沉默的婦人說,“我心疼上帝,不想讓他為我的小事操心。我知道上帝也會心疼我,不會讓我白白地付出努力。”
是的,忙碌的上帝是值得心疼的。我想。而我們心疼他的最好做法隻有一個:努力做好自己的事。隻要做到了這一點,上帝就一定會眷顧我們。
其實,在很久以前,他就通過《聖經》告訴我們說:“你行走,腳步必不至狹窄。你奔跑,也不至跌倒。諸般勤勞都有益處,嘴上多言乃至窮乏。”
我看見的上帝
一次,我在街上散步,看見一群染著彩發的少年正在嘻嘻哈哈地過馬路。在他們身後慢騰騰走著的,是一個拎著一塑料袋橘子的老太太。
紅燈的計時牌上正閃爍著最後十幾秒的數字,兩邊的車都已經開始發動起來了。忽然,老太太的塑料袋爆開了一個大口子,圓溜溜的橘子刹那間滾了一地。
“看!”一個少年指著那些橘子說。他彎下了腰,他的同伴們也都轉回身,開始拾撿那些小太陽般的橘子。他們當然很敏捷,幾乎是在一兩秒鍾的時間內就做完了這件事。老太太顯然沒想到這些陌生而時髦的少年會這樣幫忙。她一邊忙不迭地道謝一邊慌亂地整理著那個破塑料袋,可老是整不好。大概是有些急,一個少年從老太太手裏
拿過塑料袋,靈巧地替她挽好了那個破口,然後他們利落地把橘子裝
了進去。等他們和老太太都過完馬路時,綠燈剛剛亮起。
我不由得笑了。這一刻,我忽然明白,每個人固然都需要上帝,而其實同時每一個也都是上帝。雖然,有時候這些做上帝的人並不知道自己就是上帝。比如,在公共汽車上給孕婦讓座的那個男人;比如,在你買水果錢不夠時寬容地給你打折的那個小販;比如,車壞時免費去推的那個路人;比如,把一塊磚搬離盲人道的那個孩子———再比如,那些為老太太撿橘子的彩發少年。
我想,上帝就在他們中間。他們都是我看見的實實在在的上帝。
“上帝現在沒有身體,隻有我們的身體。他沒有腳,隻有我們的腳。他沒有手,隻有我們的手。因此,我們的眼睛就應當被上帝的愛所用,來察看這個世界。我們的腳就應當被上帝的愛所用,來周遊行善事。我們的手就應當被上帝的愛所用,來祝福碰到的人。”這是我聽到的一位傳教士的話,深情而又聖潔。
我想,每一雙眼睛都可以成為上帝的窗口,每一雙腳都可以成為上帝的羽翼,每一雙手都可以成為上帝的方舟。
隻要願意,每個人都能成為上帝———至少在某一刻裏。
一頓夜宵
一天晚上,我讀書讀到深夜,突然覺得餓了,便去廚房找東西吃。找了一圈,什麼也沒找到。我不甘心,又找了一遍,覺得偌大的廚房總該有一點兒能夠吃的東西。在尋找的過程中,餓的感覺越來越強烈地統治了我,我想,隻要找到一點兒可以吃的食品,我都會毫不猶豫地把它吞咽下去。
在第二次尋找的過程中,我終於在最頂端的櫥櫃裏,找到了一包方便麵。我看了看保質期,已經快到了。聞一聞,似乎真的有些異樣。我沒有像自己想象得那樣毫不猶豫地把它吃掉,也沒有像自己以前的習慣那樣把它扔掉。我知道,它真的有可能是我今夜唯一可以選擇的食品了。
我打開火,開始煮它。要是煮熟了就是變質也不會影響到健康,我想。方便麵的氣味隨著湯水的沸騰漸漸充溢了整個廚房,我忽然又覺得單是調料包裏的調料太寡淡了,就又放進了一些老抽、香醋、香油和胡椒粉,廚房裏的空氣頓時變得繽紛起來。可這似乎還不夠,我又切進了一些蔥花,一些薑末兒———最後,我居然又在冰箱的旮旯裏找到了一截香腸和一個生雞蛋!這下子,鍋裏麵紅的紅,黃的黃,綠的綠,白的白,色澤怡人,秀色可餐。我方才覺得有點兒像碗麵的樣子了。
我把麵端到餐桌上,看著這碗香噴噴的麵。我忽然想,我當初不是隻想好歹填填肚子嗎?當我沒有吃的東西的時候,我的想法就是一點兒食品。可當我擁有這點兒食品的時候,我對它的要求就開始水漲船高。我想要它符合健康的標準,又想讓它擁有更可口的滋味,還想讓它有著更豐富的內容,甚至要求它擁有一種悅目的視覺效果……於是,一點點食品就被我挖空心思地弄成了這麼一碗麵。
這是貪婪的結果,我知道。貪婪是源於不滿足,不滿足推動著我們用盡心思去裝飾和充實著我們的生命,賦予他各種各樣的目標和意義。我們窮盡一生的光陰為這些所謂的目標和意義去努力,去奮鬥,去拚搏,去進取———可是我忽然又想,在這樣一個過程裏,我們又遠離了多少生命裏最本真的那份快樂和可愛?又拋棄了多少靈魂裏最純潔的情趣和享受?就像那碗麵一樣,也許,我們最需要的東西隻是麵本身,蔥花、薑末兒、雞蛋、香腸、老抽、香醋、味精、香油,這些東西和麵其實都沒有什麼根本的關係,是我們的貪婪把這些東西和麵聯係在了一起,就像把職稱的高低、房子的麵積、衣服的品牌、薪水的厚薄、名聲的大小、事業的成敗和我們的生命的幸福聯係在了一起。於是,我們常感饑餓,我們少有歡顏,我們讓這些名目繁多的附屬品喧賓奪主,隔斷了我們原本純淨廣闊的視線。我們忘記了天的湛藍,雲的飄逸,月的光華,星的神秘,忘記了那麼多原本與我們血肉交融的美好與詩意,共同擁擠在一條狹隘的河道裏,還為自己的異變津津樂道,沾沾自喜。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這麼做的。我們的智慧被欲望蒙蔽,礙了我們的雙眼。於是我們可笑地醉心於自己手中的塗鴉之作,卻無視著身外絕妙的山水。
我們趨之若鶩的,是雜草叢生之地。而在我們最初站著的地方,遺落的是我們親手丟棄的顆顆寶石。
消雪時分的朋友
兩位十分了得的朋友先後遇坎兒,朋友甲進了拘留所,朋友乙進了監獄。一時間,素日圍在他們身邊靠他們吃喝的那些狐朋狗友作鳥獸散,也有一些人起初未顯薄情,送寒問暖,打點關係,幫助照顧家裏人。但這樣的人終歸還是越來越少了。朋友甲出來得快些,也不過是八個月,不離不棄的朋友落了有四五個,朋友乙經過不屈不撓的申訴,兩年後逃脫囹圄。他的朋友隻剩一兩個而已。
物是人非。大家聚在一起喝酒,都感慨著世態炎涼。朋友甲或許是自覺友多,便安慰乙,乙道:“遲飯是好飯。這時的朋友少也未見得是件壞事。眼兒大的籮篩著順,但篩出的雜質就少。眼兒小的籮篩得雖然澀,但篩出的肯定都是好麵。”
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正坐在陽台上看天紛紛揚揚地落雪。“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這幾乎是人人皆知的《問劉十六》。白居易在未雪之時,煮酒以待將至的朋友。酒蟻碧透,火色正豔,朋友來到後圍爐而坐,絮話夜談,窗外的雪這時也已經飄起來了吧,酒香染著雪舞,優美而浪漫。這時與你對坐的朋友,該是個什麼樣的人呢?會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可能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實際上又是個什麼樣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