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李黨爭虯結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在令狐楚之子令狐綯的幫助下,李商隱總算中了進士,但中了進士並不意味著立即就有官做。而在這一年,公元837年年末,令狐楚病逝。在參與料理令狐楚的喪事後不久,開成三年,李商隱應涇原節度使王茂元的聘請,去涇州(治今甘肅涇縣北)作了王茂元府做掌書記,成為他的幕僚。王茂元是李黨的要員,李商隱這個舉動,牛黨們看在眼裏,很不是滋味,要知道,沒有令狐一家的知遇之恩,就沒有李商隱的當時的功名,你要去佐幕,哪裏不可去,偏偏要投到令狐家的對頭那兒去呢?牛李兩黨水火不容,勢不兩立,他這樣做,在牛黨眼裏,無異是背叛,牛黨人士指責李商隱“背恩”、“無行”,而加以打擊詆毀,從而使李商隱背上了沉重的輿論壓力。在李黨眼裏,大家也不待見他,你今日能投李,焉知來日不投張,因此對李商隱側目而對,都不願意與李商隱接觸。

和令狐楚一樣,王茂元對李商隱的才華非常欣賞,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感覺這小夥並不想大家所說的那樣人品有問題,於是不但器重他,而且把同樣愛詩的女兒許配給了李商隱。

從李商隱後來的經曆中可以看出,這樁婚姻將他拖入了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中。

李商隱的尷尬處境在於,王茂元與李德裕交好,被視為“李黨”的成員;而令狐楚父子屬於“牛黨”。因此,他的行為就被很輕易地被解讀為對剛剛去世的老師和恩主的背叛。李商隱很快就為此付出了代價。

在唐代,取得進士資格一般並不會立即授予官職,還需要再通過由吏部舉辦的考試。開成三年(838年)春天,李商隱參加授官考試,結果在複審中被除名。這件事對李商隱最直接的影響是使得他獲得朝廷正式官職的時間推遲了一年。不過,他並沒有後悔娶了王茂元的女兒王七姐。他們婚後的感情很好,在李商隱的眼中,王七姐是一位秀麗溫和體貼的妻子。

“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心斷新豐酒,銷愁鬥幾千”。李商隱的本意可能原想置身於黨爭之外,可人在江湖,焉由得你一廂情願的書生意氣。結果兩邊不討好,尤其是令狐綯不肯原諒他。結局可想而知。被認為“背恩”的李商隱從此兩頭不討好,加以個性孤介,致使一生沉淪下僚。從開成二年踏入仕途,到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去世,義山二十年間輾轉於各處幕府。東到徐州,北到涇州(今甘肅涇川北),南到桂林,西到梓州(今四川三台),拋家棄子,漂泊流離,僅四十七歲就病死家鄉。

當時,在令狐綯官居高位後,李商隱曾多次嚐試補救,寫了很多詩給令狐綯,如“嵩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休問梁園舊賓客,茂林秋雨病相如”等,希望他顧念舊情,提攜自己,但令狐綯始終不肯原諒他。開成四年(公元839年),李商隱參加博學宏詞科考試,初試被錄取,但複審時卻被中書省有勢力的牛黨給壓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