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隔天涯共此心
851年秋,被任命為西川節度使的柳仲郢向李商隱發出了邀請,希望他能隨自己去西南邊境的四川任職。柳仲郢治梓州,轄區在四川盆地中部。柳仲郢賞李商隱之才,憐其之困,就奏辟李商隱為其幕僚。李商隱接受了參軍的職位,他在簡單地安排了家裏的事情之後,於十一月入川赴職。
李商隱寫了兩封感謝信給柳仲郢,裏麵提到柳仲郢“賜錢三十五萬以備行李”。這筆錢在唐朝不是一筆小數目,正好可以讓李商隱做安家費,將幼小的兒女留在長安托人照顧。所以李商隱說“不執鞭而獲富,敢將潤屋,且以騰裝”。
李商隱先回到京城,他住在晉昌亭,晚上突然被驚禽聲驚起。開窗一看,卻見一鳥,飛來曲渚,來不知所來,過盡南塘,去不知所去,在天空無痕地飛過。這驚禽勾起李商隱在人世間的一腔驚悸之緒,一時陳情之感、悼亡之痛、遠行之恨紛紛襲來:
羈緒鰥鰥夜景侵,高窗不掩見驚禽。
飛來曲渚煙方合,過盡南塘樹更深。
胡馬嘶和榆塞笛,楚猿吟雜橘村砧。
失群掛木知何限,遠隔天涯共此心。
——李商隱《宿晉昌亭聞驚禽》
李商隱寫驚禽,先寫自己亦是驚禽,而人間無處不驚。馬嘶是一驚,塞笛是一驚,猿吟是一驚,村砧又是一驚,驚得他在天下竟無落腳之處。而普天下人亦都共此驚心,天下之不堪被聞者,不獨驚禽,天下之不堪聞者,又不獨晉昌亭上一鰥夫——晚唐已經無處給人安心。
深秋之時,李商隱出發去往梓州。
好友的兒子韓偓也來送行,寫了一首詩相送,其間有句“連宵侍坐徘徊久”,讓李商隱驚歎其才而寫出了那著名的一句“雛鳳清於老鳳聲”——
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盡驚。他日餘方追吟“連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風,因成二絕寄酬,兼呈畏之員外:
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
桐花萬裏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劍棧風檣各苦辛,別時冰雪到時春。
為憑何遜休聯句,瘦盡東陽姓沈人。
——李商隱
在那冷灰殘燭的離別筵上,你的兒子韓偓十歲就能在走馬之間成文章。不久你將帶著他行進在那桐花盛開的萬裏丹山路上,想他雛鳳的鳴聲當會比你老鳳更清亮。你將在果州上任的路上劍棧風檣地水路兼程,從冰天雪地的冬天出發,第二年明媚春時你將會到達那裏。冬郎(韓偓小字冬郎)你無須再憑何遜之才與我聯句,我已如沈東陽瘦盡身骨也擬不出如此佳篇。
沈東陽,李商隱自注:“沈東陽約嚐謂何遜曰:‘吾每讀卿詩,一日三複,終未能到。’餘雖無東陽之才,而有東陽之瘦矣。”
而韓偓果然雛鳳清於老鳳聲,成為晚唐小有名氣的詩人,其中著名的詩句有:“卷荷忽被微風觸,瀉下清香露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