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時還知道一位非常著名的律師,他的業務能力非常強。每每遇到案件,他總是能把最關鍵的點找出來:當別人停留在表象的時候,他已經挖掘到了最深的層次;當別人還在想第一步怎麼辦的時候,他早已找到了往後走的三步路。
但是,他最早的時候是怎麼給自己做業務,讓別人信任他,給他機會來打官司的呢?
很長一段時間,他從來沒有在自己家裏吃過飯。無論是誰找他吃飯,還是哪些朋友聚會,他隻要判斷到場的人人品正派,活動可靠,不是違法亂紀的聚餐活動,基本上能做到全部參加!和他一起吃過飯、聊過天的人,都很高興自己認識了一位律師。而當大家真的有需求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會想到他。
況且,凡是來參加活動、積極投入交往的人,往往是人群中的亮點。哪怕是那些很內向、很安靜的人,當他們有法律問題需要谘詢和專業幫助的時候,往往請教和詢問的就是這批積極分子。當越來越多的積極分子向別人介紹這位律師,讓他名氣越來越大的時候,他的專業能力和影響力疊加起來,就使他成為一個呈指數型增長的案例。
我還有一個朋友,是一位設計師。他的業務能力很強,但是就是缺乏業務意識。以前,我總勸他多出去活動,但他總以自己性格內向等理由敷衍和推托。
後來,在我的強行要求下,他加入了一個俱樂部。不出一個月,他告訴我,他接了一個企業logo設計的業務,這單筆收入涵蓋了他整個月的工作收入。
所以,每個人在時間麵前都是平等的。你可以把時間用在抱怨自己沒有出生在一個富貴的家庭上,也可以把時間用在抱怨周圍沒有什麼“貴人”上。當然,你更可以把時間用在努力讓自己掌控一些什麼上。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地毯商,無意間發現他最漂亮的一塊地毯的中央鼓起了一個包。為了弄平地毯,他就用腳去踩那個包。雖然這個包踩平了,但是地毯別的地方又鼓起了一個包。於是,他又去踩,包暫時沒有了,然而過一會兒,包又在別的地方出現了。他一次次地踩踏,直到最後他掀起地毯的一角,發現一條蛇搖晃著身體爬了出來。
我們在生活中,總是回避真正的問題。其實,很多時候,真正的問題是缺乏積極的心態,有時就表現為用各種各樣的借口來為自己開脫。
比如,有的人很久不聯係你了,突然找到你,讓你幫他個忙。當然,他可能覺得有點兒不好意思,就用這樣的開場白來解釋他長期沒有聯係你的原因:“不好意思,今天來找你,我這個人吧,平時就是不會搞關係,所以……”
我們隻要認真想一想,就會發現這個借口一點兒都不會讓幫忙的人感到高興。難道平常發個短信問候一聲,還需要多會“搞關係”嗎?難道平時打個電話問候一聲,還需要具備多大的“挾泰山以超北海”的能力嗎?
我那時還知道一位非常著名的律師,他的業務能力非常強。每每遇到案件,他總是能把最關鍵的點找出來:當別人停留在表象的時候,他已經挖掘到了最深的層次;當別人還在想第一步怎麼辦的時候,他早已找到了往後走的三步路。
但是,他最早的時候是怎麼給自己做業務,讓別人信任他,給他機會來打官司的呢?
很長一段時間,他從來沒有在自己家裏吃過飯。無論是誰找他吃飯,還是哪些朋友聚會,他隻要判斷到場的人人品正派,活動可靠,不是違法亂紀的聚餐活動,基本上能做到全部參加!和他一起吃過飯、聊過天的人,都很高興自己認識了一位律師。而當大家真的有需求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會想到他。
況且,凡是來參加活動、積極投入交往的人,往往是人群中的亮點。哪怕是那些很內向、很安靜的人,當他們有法律問題需要谘詢和專業幫助的時候,往往請教和詢問的就是這批積極分子。當越來越多的積極分子向別人介紹這位律師,讓他名氣越來越大的時候,他的專業能力和影響力疊加起來,就使他成為一個呈指數型增長的案例。
我還有一個朋友,是一位設計師。他的業務能力很強,但是就是缺乏業務意識。以前,我總勸他多出去活動,但他總以自己性格內向等理由敷衍和推托。
後來,在我的強行要求下,他加入了一個俱樂部。不出一個月,他告訴我,他接了一個企業logo設計的業務,這單筆收入涵蓋了他整個月的工作收入。
所以,每個人在時間麵前都是平等的。你可以把時間用在抱怨自己沒有出生在一個富貴的家庭上,也可以把時間用在抱怨周圍沒有什麼“貴人”上。當然,你更可以把時間用在努力讓自己掌控一些什麼上。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地毯商,無意間發現他最漂亮的一塊地毯的中央鼓起了一個包。為了弄平地毯,他就用腳去踩那個包。雖然這個包踩平了,但是地毯別的地方又鼓起了一個包。於是,他又去踩,包暫時沒有了,然而過一會兒,包又在別的地方出現了。他一次次地踩踏,直到最後他掀起地毯的一角,發現一條蛇搖晃著身體爬了出來。
我們在生活中,總是回避真正的問題。其實,很多時候,真正的問題是缺乏積極的心態,有時就表現為用各種各樣的借口來為自己開脫。
比如,有的人很久不聯係你了,突然找到你,讓你幫他個忙。當然,他可能覺得有點兒不好意思,就用這樣的開場白來解釋他長期沒有聯係你的原因:“不好意思,今天來找你,我這個人吧,平時就是不會搞關係,所以……”
我們隻要認真想一想,就會發現這個借口一點兒都不會讓幫忙的人感到高興。難道平常發個短信問候一聲,還需要多會“搞關係”嗎?難道平時打個電話問候一聲,還需要具備多大的“挾泰山以超北海”的能力嗎?
我還聽到很多年輕人問:“走出去,主動和人交流,就一定有用嗎?”我想說:“到底有沒有用,你得走出去才知道,但我敢肯定的是,你出去跑一天,比你宅在家打遊戲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