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陌生接觸力:陌生→熟悉→信任(2 / 3)

當然,在我們與他人的交流和接觸中,一定會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這時候,積極的心態顯得尤為重要。

我曾有一個助理,這個年輕人的工作態度很好,我很滿意。有一次,我們一個重要業務合作夥伴的機票被他訂錯了。他沒有找對方可靠的人確認,而是從第三方聽到了消息後,就開始行動。我語氣嚴厲地批評了他。

我知道這個第三方的朋友一向是可靠的,唯獨這次,第三方的朋友傳播的消息有誤。我一直等著這個助理,想著他事後來找我聊一聊,我一定會溫和、耐心地和他溝通,並和他聊聊商業溝通方麵的一些原則和心得。但是,他沒有。在後來的工作中,他和我溝通時總顯得很有壓力,也有點兒怕我。

我想他還不懂得真正的相處之道:積極、主動的交流才能夠消除恐懼和猜測。


成功之人的大門是虛掩的

很多人都想與成功人士建立聯係。我先強調的一點是,不要盲目輕信接觸成功人士就能給自己帶來利益。當一個人沒有目標的時候,接觸成功人士的意義並不大,畢竟生活中的每個機會說到底是你自己創造出來的,而不是一味地靠等待別人的點撥才能得到的。

不過我認為,年輕人有這樣的想法是一件好事,畢竟有這樣的想法說明他很有上進心。

而且,如果能夠想辦法去看看一些社會上的成功人士,拋棄功利的想法,僅僅從豐富個人經曆的角度來說,這還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因為對一個人來說,在大學的時候,如果接觸的隻是同齡人,進入社會後,要接觸的人突然轉變成年齡段不同的人,就會有些不知所措。

提前為自己積累經驗是一種必要的準備。了解不同人的不同性格、不同需求,對豐富自身是一種很好的體驗。

我大學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就能給一位大企業家做秘書,我覺得是因為我不“怕”他。而且,在工作中,陪著我的老領導去見各類大人物,我比較從容一些。

這得益於大學期間,我當學生會主席,與人的接觸要比其他同學相對多一些。因為學生會要辦各種活動,所以當時:我對內,必然要和不同性格的同學打交道;對外,也提前有了一些社交的經驗。

當時,很多同學不理解,我要忙學習,又要忙著實習,還要忙學校的活動,到底是為什麼。我想,可能是因為一些看不見的收獲,在正麵激勵我把學生會的工作做好。

那麼,要打開成功人士的大門,關鍵點在哪裏呢?我想講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戶人家,家中有個菜園。菜園裏有一塊大石頭,這個大石頭看起來很重很重,誰也搬不動。一天,兒子對爸爸說:“爸爸,為什麼不把菜園裏的那塊大石頭挖走?”“那塊大石頭呀,你爺爺那會兒就有了,石頭應該很重。”爸爸說。

過了好多年,兒子長大了,變成了爸爸,娶了媳婦,生了個兒子。一天,他媳婦對他說:“親愛的,我們為什麼不把那塊大石頭挖走?”她丈夫想了想說:“那塊大石頭,在我小時候就有了。要是能挖走,早就沒了。”媳婦聽了很不自在,她想:從它旁邊走過的人除了跌倒就是擦傷,多礙事呀。

第二天,他媳婦提著桶水拿著鏟子想來挖石頭。媳婦把桶裏的水倒到了石頭的周圍,用鏟子不停地挖著。沒想到,大石頭很輕鬆地就被挖出來了。夫妻二人大吃一驚,原來這塊石頭並不重,而是眼睛騙了人。

我常用這個故事回應一些年輕人問我的問題。大家對如何接觸一些社會上的成功人士,普遍存在的擔心或者偏見是:成功的人,時間都很寶貴,有什麼辦法能與他們建立聯係呢?

我們被貌似巨大的石頭嚇住,以為自己無法將其挖去,但是唯有行動才能消除恐懼。當我們真正去做的時候,會發現,困難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小。在社交中也是如此,有時候,一些我們以為高不可攀的大人物,離我們其實並不遙遠,大部分的人都珍惜別人真誠的尊敬和善意。隻是我們過於擔心,甚至在還沒遇到石頭之前,就自己在腦海中“建造困難”了。

比如有一次,有個年輕人問我:“當一個人年輕沒有什麼資本的時候,如何吸引別人的目光?”我問他具體指誰,他說這個問題他還沒想好。所以,他問的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塊假設的大石頭。

還有一次,有個年輕人問我,他非常尊敬一位業內的高手,但是對方根本不會在意他,該如何搭建與高手之間的聯係?我問他:“你已經做了什麼,效果怎麼樣?”他說他在不知道做什麼的時候還什麼都沒有做,我想這個問題本身也是一塊假設的大石頭。

我們再來看看小程的經曆。小程大學時所學的專業與經濟相關,快畢業的時候,他想拜訪那些中國很著名的、在課堂上聽老師說起名字的經濟學家。

他想見這些大人物,並不是因為有什麼商業目的,隻是憑著大學生的熱血和天真。他好奇,自己到底可不可以憑借一個大學生的身份見到這些傳奇人物,哪怕隻是聽他們說說話,跟他們聊聊天。

別人取笑他,說:“這是不可能的,有的經濟學家是謝絕社交的,哪怕再重要的邀約都會被拒絕。”那麼,他是怎麼做的呢?

小程非常認真,他沒有過多地停留在與他人的討論和想象中,而是做了必要的知識上的了解就出發了。比如,有一位經濟學家常居北京,祖籍是南京。小程設計的路線正好是到南京,於是從南京到北京的火車上,他收集了大家的祝福,並讓大家將祝福的話寫在一個本子上。回到北京之後,他拿著這一份來自企業家老家的問候——來自社會上不同角色的人手寫的祝福,送給了這位經濟學家。

當時,這位經濟學家非常感動,稱這是他收到的最好的禮物,並對小程有了非常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