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陌生接觸力:陌生→熟悉→信任(3 / 3)

小程的經曆充分證明了成功人士的大門是虛掩的,隻要你去做,推開這個門,你可能就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這個案例還令人感動的是,我們看到小程的努力,沒有心機,也沒有權謀,更沒有對人的算計,看到的隻有熱誠與行動的力量。

所以,年輕人大可不必覺得自己沒有資本,被一些消極的觀點影響。隻有你相信,成功之人的大門是虛掩的,你才能推開他們的大門。


利用第一麵營造感覺

我們會接觸很多陌生人,但接觸再多,也不意味著我們的資源多。不然,公交車售票員就是朋友最多的人了。

多個朋友多條路,我們需要朋友。在此處,我所提到的朋友,並不是指生活中親密無間的朋友,而是指在事業上能夠支持你的社會資源。有的朋友,你會在當下就知道他是你的幫助者,而有的朋友,是你暫時看不到,但在未來會發揮作用的支持者。

重視他人,為自己創造機會多結交朋友,也是一種競爭力。

比如在一個產品發布會的現場,主辦方還沒有正式開始活動之前,你與其一個人驕傲地坐在那裏孤芳自賞,不如利用這個活動多認識些朋友。大家一般都會互相打招呼,彼此交流一下、留一下聯係方式,因為被邀請來的人都是具備一定宣傳力度的人。

隻不過有的人四處發名片,但是並沒有人真正地收藏他的名片。大家離開活動現場時,這張名片可能就被大家隨手一丟了。

所以,無論去參加什麼樣的活動,沒必要成為現場“亂飛”的人,但是確定目標,注重陌生人的資源,就一定比別人機會多。那麼,到底該怎麼做呢?

我們接觸陌生人的時候,要營造一種好的感覺,使對方和我們之間從陌生到熟悉,並為以後接觸創造機會。

如果初次接觸他人的時候多加注意,並真誠地運用以下三條原則,那麼,你可能有機會收獲一個不錯的朋友。

第一,觀察比提問重要。

見到陌生人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控製不住地向對方提問,因為我們需要收集對方的信息,才能把對方對標到一個合理的心理位置。但是,在和別人互動的時候,如果你連續問出三個問題,對方一定會排斥你。比如,你問對方:“你在哪裏工作?”“你們公司在哪裏?”“平時,你參加這樣的活動多嗎?”這三個問題,本身沒有任何冒犯性,但隻要連續提問,就造成了壓迫和審問的感覺。

正確的方法是,和陌生人交流的時候,會觀察比會提問更加重要。能在後續再問的問題,就別在第一次見麵時問完;能自己觀察到的事情,就別在提問中驗證。

到底怎樣觀察和判斷一個人?

一、看家庭文化。你看一個人去往哪裏,要看他從哪裏來。

二、看個人經曆。他經曆了什麼,決定了他如何對待別人。

三、看發展階段。一個人在事業的上升期、低穀期、膨脹期,都會影響他對你的態度。

小劉在業內是一個有名的金牌助理,當她的老板出國之後,她需要重新選擇合作夥伴。很多人都邀請她,在熟人的關係裏,她通過了解信息和見麵觀察,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李女士,果斷放棄了王女士。

小劉見王女士的時候,發現王女士雖然處於創業期,但是因為她是從一個大機構辭職來創業的,而且家庭優渥,很多時候都是家庭的助力幫她彌補自身的不足。她自帶的優越感導致她對身邊的人態度倨傲,雖然王女士對小劉和顏悅色,但是小劉知道,等確定合作之後,王女士一樣會頤指氣使地對待自己,並且把這個態度解釋為“真性情”。

李女士則是通過自我打拚而得到一切的,她不但珍惜自己的付出,也懂得忍耐。越是沒有家庭的助力,她越知道自己該如何發展,並集聚資源。因為李女士真正知道怎麼對待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幫助,所以,小劉見李女士第一麵就確定了要與她合作。

第二,調整你的頻率。

接觸一個人的時候,你心不在焉或者顧左右而言他,也許你並未察覺,但是你的每一個細節在對方眼中都是放大的。所以,在接觸他人之時,嚴以律己不但是一份對人的尊重,更是必要的自我要求。

隻有全心投入關注眼前這個人,你才能把自己的頻率調整到和對方一樣,才能真正地從眼前人入手,得到你期待的資源。

小張在一個活動中認識了王總。當時,三五個人和王總聚在一起聊天,有人問起了王總的一位好朋友李總的聯係方式。李總的公司當時有一筆業務需要合作方,由於李總的口碑和結款速度快,大家都想與李總合作。

王總雖然沒有正麵回答,但是也給了一定的指導和提醒。小張便認定王總是一個熱心、不排斥幫助別人的人,需要做的是取得他的信任。

這群人裏隻有小張沒有提到李總,而是和王總聊了聊他手頭正在做的項目,聊了聊自己未來的規劃和可能的合作。有意思的是,小張發現李總、王總一起做的一個項目,他也參與其中。於是,王總對小張並不像對其他人那樣,給李總一個下屬的聯係方式,而是在約李總見麵的時候直接帶著小張一起過去談業務。

你隻有把自己調整到和對方同頻率的時候,才能令對方重視和信任你。否則,當對方感受不到你的重視時,你就拿不到好的信息和資源了。

第三,展示你的客觀。

因為我們的東方文化使然,我們大多數人都比較含蓄,因此,當與他人接觸的時候,不容易表揚和肯定對方。但是,當我們意識到肯定和表揚對方重要的時候,一不留神,對對方的肯定就顯得非常刻意了。這種走樣的過度讚譽,對方聽了也不會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