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聚合賦能:深度社交才有力(2 / 3)

無論怎樣,各奔前程而已。大家大概有四年的時間完全失去了聯係。

後來,我的事業有了起色。慢慢地,我在同學當中,因為做事靠譜、待人不錯,有了一定的口碑。

這幾個同學一起聯係了我。他們都很真誠,說必須聚在一起吃飯。

見麵吃飯的時候,大家都很感慨。隨後,他們又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我大學時期對他們的幫助,提到了自己當時的窘迫,提到了同學之間那種純粹的幫助與交情。

經曆的事情越多,一個人對事情的態度可能就會變得越溫和。我不覺得老同學們對我說的話不真誠,我相信他們的感謝是在內心裏一直都有的。

當然,以前他們把這種感謝放在心裏,現在是什麼讓他們覺得有必要把這種感謝拿出來“晾曬”一下呢?

我心裏越來越清楚的是,在這個世界上,當感激都可以成為人與人之間交往的一種方法時,你總要靠一些什麼來讓人想要接近你。

如果一個人夠強,哪怕他並沒有做出什麼實際的事情去幫助別人,都有可能經常收到一封感謝信,感謝他精神上對自己的幫助,那麼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榜樣的力量,這也是一種幫助。

所以說,當發現別人對你缺少感恩的心時,你要看一下自己當下是否在走上坡路。隻要你咬緊牙關,堅持往上走,走到某一個點的時候,總能夠與一些人重逢。

反之,如果自己發展得不是特別好,那麼,你就會發現自己曾經幫助過的人都慢慢地和你走遠了。不是別人不知道感激,而是生活真的很現實,每個人都要在現實的社會中趨利避害。這並不庸俗,我們也不應該去強迫別人成為道德上的完人。

我們自身越努力、價值越大,別人就會越珍惜我們的付出,因為怪這個世界太冷漠是無濟於事的,不如讓我們更努力!

當然,對我們自己來說,遇到別人忘記了我們對他的好時,也沒必要耿耿於懷,因為有時候我們感覺對別人的幫助很大,可在對方看來,它有可能很大,也有可能很小。

有個不算太熟悉的朋友的侄子來北京,這個小男孩找到了我。雖然我和這個朋友不太熟,但我還是盡可能地幫助他的侄子安排了生活上的一些事情。例如,幫他安排住處——讓他暫住在我另一個朋友的房子裏。

他找到工作之後就馬上搬出去了。有一天,我到借房子給他住的朋友家做客,聊起這個小男孩,我們倆都再也沒有收到過他的信息。他也許剛來北京,還不懂得能有人提供自己的房子給他借住,是幫了他一個不小的忙。

開始的時候,我們覺得這個孩子有了新工作和新住所,報個平安給我們是周到的做法,但後來,我們也就釋然了。也許隻有幫助過他的人知道,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能夠給一個剛來這裏的人安排一個非常好的住宿環境,是幫了他多大的忙,可對小男孩來說,這並沒有那麼重要。因為他沒有經曆過找不到房子的苦,所以他也沒有多珍惜。況且,即便我不來安排,他多花些錢住賓館,也不會無容身之處。他未必一定要對我們有多感激。

這是正常的,有可能是我們把自己做的一些事放大了。這樣反而容易誤會別人。無論怎麼樣,我們對一個人的好,是出於自己當時的意願。自己願意去幫助他,很自然地做出來之後,要學會忘記。

忘記不是為了利他,而是為了利己。當我們對一個人有所期待時,情緒就被對方所綁架。而當對方沒有給出你所期待的回報的時候,你的內心就容易產生一些後悔的情緒。後悔自己當初為什麼幫他,後悔自己當時不明白對方是個怎樣的人。這些後悔的心情,對自己的傷害是最大的,它會消磨掉一個人的自信,以及一個人做決定時的堅定。


老實是一種聚合力

有一次,一個人想問我問題,繞來繞去,我聽出來他的意思是想問:如何才能用不正當競爭的手段獲得一個機會?

我當眾沒有給他台階下,而是直接告訴他:“看來你對厚黑學領會得很深,那你就保留自己的觀點吧,實在沒必要在這樣的場合分享出來。”

我分享了很多人際交往的觀點,但是都有一個核心的原則:我們與所有人之間要建立的聯係,都是要放大和展示自己的亮點,來建立真實的聯結,而不是把原有的自己抹殺,靠虛假和欺騙的手段賺取信任。

我在《高情商聊天術》裏提到過一個很重要的聊天方法,叫作建立自然聯結,並且寫了很多例子,就是講在聊天中怎樣建立自然聯結的。比如,即便我們在存在著“強烈功利心”的情況下要聯係別人,也要給對方一個理由。

老陳需要聯係老張,幫自己的一個朋友打聽能否進老張的公司工作。老張自己開了一家公司,經營得風生水起,所以老陳一打電話,老張就很直接地問道:“什麼事,你就放心直說吧!”

老陳聽完就直說了,說完之後,老張答應老陳可以安排。但是,他的安排是把公司人力資源負責人的聯係方式給老陳,讓老陳自己聯係。後來,老陳的這個朋友是按照正常的公司製度去麵試的。結果沒有通過麵試,此事不了了之。老陳再打電話給老張的時候,老張就巧妙地把這件事情推開了。

老張在電話中提醒老陳“有事直說”,這種態度的出現,可能是因為老張經常接到別人“求辦事”的電話所形成的條件反射。不過,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老張因為自己的生意做得好,所以他對自己的“能量”是敏感的,他知道別人來找自己可能存在目的性。

老陳的失誤是真的“直說”了,他最應該做的,是先打消老張的防備心。怎麼說才能和老張建立自然聯結,讓老張不那麼敏感呢?

老陳可以說:“沒什麼事,就是昨天看到我們前年一起去旅遊的老照片了,覺得那會兒的我們真是精力充沛。所以,你看下周什麼時候有時間,我們一起去故地重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