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這樣的,老李聽到對方的報價之後,去和對方見麵,但是對方一坐下來,就開始找理由壓價,老李卻沒有“起身就走”。因為沒有這樣一個信號,所以老李在複盤這件事情的時候,發現仿佛自己一定要賣掉產品的決心被對方捕捉到了,對方把他“吃”得死死的,導致最後的成交價遠遠低於他自己的計劃和期待。
老張的這條談判原則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他從朋友那裏學到的經驗:有一位做銷售的朋友,做銷售雖然沒有幾年,但是特別善於總結,業績完成得非常好。他有時候對老張開玩笑說自己是一名演員,隻是他演得非常自然,演的也是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
他在業內脾氣不好是非常出名的,談判超過三次,朋友經常就會“起身就走”。有意思的是,“起身”之後,用不了多久,有的項目就會火速上一個新台階,很少有公司因為他“起身就走”而拒絕和他合作。
這個朋友是一位數據控和理性主義者,他研究了自己的策略,無論一開始他給的價格有多低,對方的采購總會感覺不滿意,基本上都要談上多次。朋友流露出不耐煩或者煩躁情緒的時候,對方才能夠對價格或者其他方麵的問題做出一些讓步。
這對朋友的啟發特別大,整個交往的模式被他想明白之後,他決定采取策略來降低自己的時間成本。
於是,他第一次見麵談的價格不會虛高。談上三次後,如果對方再不為所動,朋友就會有要“起身就走”的意思了。這是自然的情緒,是給對方的壓力,也是朋友一種非常好的策略。
現在,他談業務,基本上溝通三次就成交了,而且他的這種方法並沒有給他帶來任何負麵影響。那些采購者,覺得朋友敢起身就走,一定是把價格壓低到極限了,因此大大提高了成交率。最後,客戶給朋友的一句評價是“真是個有血性的人”。
這是商業談判的一種策略,也是人與人之間互相觀察和評判對方的某種規律。記住,不管你多想要什麼,你熱切的眼神隻是贏得好感的一方麵,而你拒絕的堅定態度,則是贏得尊重的“另一麵”。
妥協是高水平的藝術
起身就走,與妥協並不矛盾,那就是我們對真正的對與錯的判斷,以及對自我與他人關係的反思。
我年輕的時候,感覺自己腦子轉得快,常常在說服他人的過程中,讓對方啞口無言。總是以為自己又成功地拿下了一個客戶,或者又成功地說服了一個人,很有成就感。
直到有一次,我在酒桌上搞定了一位大老板。當時,他拍著胸脯給我做出承諾,說一定能滿足我的要求。那天,我的心情非常好。
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第二天,這位老板把一筆業務轉給了他的一個手下全權負責。而他的這位手下完全沒有按照我和老板約定的條目進行,這讓我非常生氣。
我去找這位老板,他支支吾吾,說“手下人不好管”。可是沒過幾次,他就不接我的電話了。一筆業務就在磕磕絆絆中進行得很艱難。
這件事情給我的刺激很大,讓我意識到很多事情不能隻靠“術”來征服別人,還要有“道”的支撐。
口頭上說服別人是容易的,得到別人口頭上的承諾也是容易的,可是當我們不能合理地給別人提供價值的時候,即使別人礙於情麵勉強答應了,到了後續,他們也會因為內心的不滿意而使事情產生變故,讓事情變得複雜。
人與人之間除了要有拒絕的底氣,還要懂得這是一門妥協的藝術。要兼顧雙方的利益,才能做到平衡。該妥協的時候妥協,盡量不要逼迫別人勉強答應他本來不想做的事。合情合理才不會導致前期承諾容易,後期執行的時候繁複無比,讓自己措手不及的狀況。
合作的過程中,不相信同事是不行的。像我以前常說的那樣,不放心把自己的後背交給戰友,就打不敗眼前的敵人。當然,任何事情都要適度。如果需要小心戒備的時候,你自恃與戰友關係好,不小心踩雷,你的戰友一定會背著你前行嗎?不要輕易有這種勇氣。
我有個朋友,接管了一個分公司。他做事頗有些江湖氣,雷厲風行,他的下屬都很信服他。
有一天,他開除了一個不合格的員工。這個員工居然給總公司寫信,信的內容有的是無中生有,有的是添油加醋,把朋友檢舉了一番。
其實,朋友的業績有目共睹,可是正因為他的能力超強,平時不懂得收斂,所以有小人作祟。公司的大老板居然找人來朋友這裏調查情況。
事情發生後,朋友和我一起吃飯時有些鬱悶。我特意讓他提高警惕,該做下屬的工作就得馬上做。可是,朋友說:“這種事,沒關係,我手下不用囑咐也知道該怎麼說。”
他說這番話的時候,我起初以為他要麼是在我麵前嘴硬,要麼是還沒有重視。我本想和他多說幾句,但還沒來得及強調事情的重要性,他便有事匆匆離開了。後來,我把這件事忘在了腦後,可是一個月後,朋友被降薪了!
他一臉鬱悶地來找我,問我為什麼當時就預感到事情不對勁兒。我對他說:“第一,離職的員工說老板的壞話,雖然這種事很不道德,但是很常見,誰都容易理解。那麼,為什麼上麵還專門找人過來調查?一定是有小人添油加醋,才導致這樣的結果。第二,總公司來的人的心理是這樣的:他們來的時候畢竟是帶著任務來的,本意上他們希望查出點兒什麼,證明自己確實沒白來,證明他們投入工作了。但是,如果你會做人,穩定住周圍的人的心,他們自然會空手而回。第三,你的下屬是個很大的問題。當有人隨便說你壞話的時候,憑你的能力,誰也不敢附和。可是,上麵不支持你了,他們不知道風往哪裏刮的時候,就會有不同的人出於不同的目的來算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