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句從小處著筆,看似寫鷹和馬,實際上是寫將軍身手的輕敏和迅捷。渭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是秦朝的鹹陽舊城。當時冬天快結束了,雪也快化盡了,略有春意。在這樣的狩獵環境中,“草枯”使“鷹眼”變得敏銳,“雪盡”使“馬蹄”更加迅疾。詩人用字非常精練,“疾”和“輕”兩個字使該詩意蘊無窮。
前四句寫狩獵的場麵,五、六句接著寫歸獵的情景。將軍的身手非常好,在相隔七十餘裏的新豐市和細柳營之間輕鬆往來,速度非常快。對於這一點,詩人主要是通過“忽過”、“還歸”兩個詞的運用實現的。中間四句的主要內容一個是表現狩獵的情況,一個是突出將軍輕鬆的狩獵感受。
末兩句以將軍“回看”的景色結束。回首身後,將軍看到的是“千裏暮雲平”的獵騎遠景。這不但使首尾照應,而且點題。該詩最出色之處是通過景色表現人的情感:出獵時的環境使人的心情感到很緊張,歸獵後的氛圍又使人的心情恢複平靜。以景寫情,手法很巧妙。
相思
【原文】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譯文】
晶瑩的紅豆生長在南方,春天又萌生出多少新枝。願你多多地多多地采摘,此物最能表達人的相思。
【鑒賞】
該詩又叫《江上贈李龜年》,是借物抒情之作。唐詩中,“相思”的對象不僅指相愛的男女,也可指朋友。這首詩就是因思念朋友而做的。其中的紅豆長於嶺南,果實色澤紅豔,形狀圓潤。而之所以被稱為“相思子”,是因為相傳古時有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關而哭死在一棵樹下,化身為紅豆而得名。
第一句用簡潔的文字起興,卻給人極大的想象空間,也為後文的抒情做鋪墊。紅豆產自“南國”,而朋友也在那裏。想到這些,詩人不禁問了一句“春來發幾枝”,以此來寄托對朋友的思念,令人回味無窮。
下麵一句中,詩人繼續以紅豆寄托相思,表麵上希望朋友“多采擷”,實際是告訴朋友要珍惜友情,情感動人,態度懇切。尤其是一語雙關的最後的一句,不僅提升了詩意,更符合詩人寫這首詩的初衷,非常感人。
該詩是絕句中的優秀之作,感情飽滿,意味深長,文字樸實,格調高雅。
送沈子福歸江東
【原文】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①蕩槳向臨圻②。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注釋】
①罟(gǔ)師:漁民,詩中指船工。
②臨圻:近岸之地,此指江東岸。
【譯文】
渡口楊柳依依,行客稀少,艄公搖起槳駛向江東。我的相思就像春色一樣,彌漫在江南江北,送你回家。
【鑒賞】
該詩的題目點明了它是送別之作,內容是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情況。我們不知道沈子福是誰,此詩是詩人為了送他順長江而下回江東而寫的。
第三、四句從小處著筆,看似寫鷹和馬,實際上是寫將軍身手的輕敏和迅捷。渭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是秦朝的鹹陽舊城。當時冬天快結束了,雪也快化盡了,略有春意。在這樣的狩獵環境中,“草枯”使“鷹眼”變得敏銳,“雪盡”使“馬蹄”更加迅疾。詩人用字非常精練,“疾”和“輕”兩個字使該詩意蘊無窮。
前四句寫狩獵的場麵,五、六句接著寫歸獵的情景。將軍的身手非常好,在相隔七十餘裏的新豐市和細柳營之間輕鬆往來,速度非常快。對於這一點,詩人主要是通過“忽過”、“還歸”兩個詞的運用實現的。中間四句的主要內容一個是表現狩獵的情況,一個是突出將軍輕鬆的狩獵感受。
末兩句以將軍“回看”的景色結束。回首身後,將軍看到的是“千裏暮雲平”的獵騎遠景。這不但使首尾照應,而且點題。該詩最出色之處是通過景色表現人的情感:出獵時的環境使人的心情感到很緊張,歸獵後的氛圍又使人的心情恢複平靜。以景寫情,手法很巧妙。
相思
【原文】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譯文】
晶瑩的紅豆生長在南方,春天又萌生出多少新枝。願你多多地多多地采摘,此物最能表達人的相思。
【鑒賞】
該詩又叫《江上贈李龜年》,是借物抒情之作。唐詩中,“相思”的對象不僅指相愛的男女,也可指朋友。這首詩就是因思念朋友而做的。其中的紅豆長於嶺南,果實色澤紅豔,形狀圓潤。而之所以被稱為“相思子”,是因為相傳古時有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關而哭死在一棵樹下,化身為紅豆而得名。
第一句用簡潔的文字起興,卻給人極大的想象空間,也為後文的抒情做鋪墊。紅豆產自“南國”,而朋友也在那裏。想到這些,詩人不禁問了一句“春來發幾枝”,以此來寄托對朋友的思念,令人回味無窮。
下麵一句中,詩人繼續以紅豆寄托相思,表麵上希望朋友“多采擷”,實際是告訴朋友要珍惜友情,情感動人,態度懇切。尤其是一語雙關的最後的一句,不僅提升了詩意,更符合詩人寫這首詩的初衷,非常感人。
該詩是絕句中的優秀之作,感情飽滿,意味深長,文字樸實,格調高雅。
送沈子福歸江東
【原文】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①蕩槳向臨圻②。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注釋】
①罟(gǔ)師:漁民,詩中指船工。
②臨圻:近岸之地,此指江東岸。
【譯文】
渡口楊柳依依,行客稀少,艄公搖起槳駛向江東。我的相思就像春色一樣,彌漫在江南江北,送你回家。
【鑒賞】
該詩的題目點明了它是送別之作,內容是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情況。我們不知道沈子福是誰,此詩是詩人為了送他順長江而下回江東而寫的。
第一句的“楊柳渡頭”表明送別發生的地方和環境。而“楊柳”不僅表明了當時的季節,也有象征意義,暗指離別。“行客稀”三個字具有動態的畫麵感,不僅點明了渡口的冷清,也是詩人心情的寫照。第二句照應題目,接著點明友人回江東。船開出後,詩人沒有離去,而是站在渡口,看著江水,遙想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