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冉
皇甫冉(約717~770),今江蘇丹陽人,字茂政。先世居甘肅涇州。他是晉代高士皇甫謐的後人,十歲能屬文,深受張九齡器重。天寶十五年(756),以進士第一的身份被授無錫尉。之後,曆左金吾兵曹、河南節度使王縉的掌書記。大曆初,累官至右補闕,奉命出使江表,後在家中去世。他天資聰穎,詩風清新,多數表達了漂泊的感受。
春思
【原文】
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家住層城①臨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機中錦字論長恨,樓上花枝笑獨眠。為問元戎②竇車騎,何時返旆③勒燕然④。
【注釋】
①層城:因京城分內外兩層而得名。
②元戎:指主將。
③返旆:即班師。
④燕然:即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的杭愛山。
【譯文】
鶯啼燕語又迎來新的一年,通往馬邑龍堆的路程遙遠。家住在長安城裏靠近漢宮,心隨著明月已飛向了胡天。織錦寄詩抒發心中的長恨,樓上的花枝笑看閨婦獨眠。請問出征邊塞的竇大將軍,何時休戰在燕然刻石留念。
【鑒賞】
該詩是一首閨怨詩,借閨婦抒寫春怨,期望戰事早日結束,征夫能功成名就。
頭兩句點題。第一句點“春”,第二句寫“相思”。馬邑在今山西朔縣,漢朝曾和匈奴爭奪此城。新年臨近,到處“鶯啼燕語”。此刻,征夫正戍守遠在千裏之外的馬邑龍堆。
三、四句交代少婦與征人的處所相隔遙遠,分別在漢地和胡地。和漢室宮廷比鄰而居的京城思婦思念遠在千裏的丈夫,渴望著一顆心和明月一起飛到邊疆的胡地,思夫之情十分急切。
五、六句寫春情離恨,借用典故和擬人的手法。竇滔是前秦皇帝苻堅的秦州刺史,後被貶龍沙。其妻蘇蕙能文善詩,給丈夫寄去織錦做的回文旋圖詩。其詩共八百四十個字,縱橫反複皆通文意,織錦回文訴說了綿綿的相思。此處借用錦文,表達了思婦的相思之恨。下句寫連樓上的花枝也取笑她在春光中獨眠,用了擬人的手法。
最後兩句用漢將竇憲的事跡,故意反問征夫何時功成返鄉。東漢時,竇憲是車騎將軍,大敗匈奴後登上燕然山,命班固寫銘文刻在石上。
該詩借漢詠唐,諷刺統治者窮兵黷武,表達了反戰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