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嘏

趙嘏(約806~853),字承祐,楚州山陽(今江蘇淮陰)人。早年遊曆名山大川,於大和七年(833)舉進士不中,羈留京城數年,拜謁權貴以求仕進,曾赴嶺表為幕府。後歸江東,居潤州(今鎮江)。會昌四年(844)中進士,居一年還家,會昌末或大中初再入長安,授渭南尉。約唐宣宗大中七年(853)卒於任上。現存二百餘首詩作,以七律、七絕為多為妙。

江樓感舊

【原文】

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

【譯文】

獨自登上江樓思緒紛亂,月光如水水色如天。曾經到這裏賞月的人現在何處?隻有風景多多少少還和從前一樣。

【鑒賞】

此詩情韻悠長,為記遊懷人之傑作。詩人重遊一座江樓,觸景思人,創作了這首感人至深的作品。

全詩開頭點題,稱“獨上江樓”,“獨”成為整首詩的情感基調。清寂的晚上,詩人獨身一人來到江畔小樓,“思渺然”展示出詩人孤寂惆悵的神情。

第二句境界豁然開朗,連續使用兩個比喻描繪景色,烘托“思渺然”的氛圍。站在江樓上極目遠望,月光如水,灑落在波光蕩漾的江上,水色與月光合而為一,靜中有動,以動襯靜。詩人在這裏成功使用了疊字回環的手法,涵括天地間景致,勾勒出明月當空、江水共長天一色的美妙景色。

後麵兩句筆意調轉,開始表現懷人主題。“同來”照應前文“獨上”,流露出此地此景、今昔情感迥異的傷懷。第三句和第四句互為問答而答非所問,發出了重遊舊地,卻物是人非的感慨。

這首詩言簡意賅,有景有情,令人回味無窮,是寫景懷人詩中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