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戴
馬戴(生卒年不詳),字虞臣,曲陽(今陝西華縣)人。曾參加科舉多次但皆落榜,唐武宗會昌四年(844)舉進士。唐宣宗大中初於太原李司空處任掌書記,因犯顏直諫開罪上司,左遷為龍陽(今湖南漢壽)尉。唐懿宗鹹通末年,佐大同軍幕,拜太常博士。其詩歌風格近似賈島,南宋詩論家嚴羽認為他的律詩在晚唐諸詩人中最為出眾。《全唐詩》今存其詩二卷。
楚江懷古(其一)
【原文】
露氣寒光集,微陽下楚丘。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雲中君不見,竟夕自悲秋。
【譯文】
江上露氣蒙蒙凝聚著寒光,夕陽落向楚地山丘。洞庭湖畔的樹上猿猴啼叫,人坐在木蘭舟上緩緩飄遊。寬廣的洞庭湖麵升起明月,蒼山上夾著泉瀑分瀉亂流。可惜我看不見天上雲中君,整夜裏唯有獨自傷感悲秋。
【鑒賞】
宣宗大中初年,詩人犯顏直諫得罪上司,由太原幕府掌書記貶為龍陽尉。他從北地輾轉至江南,於洞庭湖邊、湘江岸上,觸景傷情,追思昔日聖賢,感慨自身遭際,創作了五律《楚江懷古》三首,本詩是其中第一首。詩中勾畫了洞庭一帶的風光,追念屈原,表現詩人對屈原的敬慕,同時抒寫自己內心的憂悶苦楚。
首聯描繪景色:薄暮之時,水麵上煙霧繚繞,露氣蒙蒙,寒氣逼人,夕陽西下,落向楚山,如此淒清蕭索的秋色,暗示著詩人心底的酸楚。
頷聯仍然在寫景。第一句寫耳畔響起猿猴哀啼,眼前展現著洞庭岸邊的秋樹;次句寫的是詩人自己乘著木蘭舟泛遊江上。此番情景令人聯想到屈原《湘夫人》中的“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以及《涉江》中的“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凝滯”。泛舟江上,見景思人,詩人聯想到了屈原。
頸聯從水、山兩方麵描寫夜間景色:黃昏後,皓月從寬廣的洞庭湖上升起,蒼山間夾湧著條條亂流。如王國維所言“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廣澤生明月”意境開闊而恬靜,襯托著詩人謫旅的孤獨寂寥;“蒼山夾亂流”顯得迷亂,暗示著詩人心中的迷惘。
末聯道出“懷古”主題。詩人在楚江天地間徘徊,思及當地遙遠的傳說與屈原《九歌》裏的“雲中君”。“不見”照應“自”,“悲秋”不但表達了詩人的寂寥情懷,而且在時令上與開頭對應,讓整首詩表現出和諧統一的美感。
這首詩淒麗婉轉,寓情於景,用情細致隱約,真摯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