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詞蘊藉深沉,峭拔高邁,實得婉約與豪放兩家之長,是難得的佳作。
天仙子
【原文】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
沙上並禽池上瞑,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譯文】
手持酒杯細聽那《水調》聲聲,午間醉酒雖醒愁卻沒有醒。送走了春天,春天何時再回來?臨近傍晚照鏡,感傷逝去的年景,如煙往事在日後空自讓人沉吟。
黃昏後鴛鴦在池邊並眠,花枝在月光下舞弄自己倩影。一重重簾幕密密地遮住燈光,風兒還沒有停,人聲已經安靜,明日落花定然鋪滿徑。
【鑒賞】
這是一首感歎時光流逝、青春不再的詞作,作於仁宗慶曆元年(1041)。當時張先在嘉禾(今浙江嘉興市)做判官,因重病在身,未赴府宴,於是發出了流年易逝的嗟歎。
上片寫傷春情懷。放歌縱酒、臥榻酣眠原本是逍遙自在的,但對此時的詞人來說,卻是反添愁緒,以至於酒醒而愁不醒,這樣的哀愁是何等的沉重!“送春春去幾時回”,“春”字連用,春華與春逝兩相對比,充分表達了詞人對往昔的留戀。然而歲月流轉,鏡中青絲變白發,又有誰能奈何?“晚”字乃是雙指,亦鏡亦人,“空”字則盡顯落寞無奈之情。
下片寫景,景中含情。“沙上並禽池上瞑,雲破月來花弄影”,這是純美之景,為與下文殘破之景的對比埋下伏筆。其中“破”、“弄”兩個字動感十足、輕靈俊秀,把花和雲的形態刻畫得惟妙惟肖,曆曆如在眼前。
至“重重簾幕密遮燈”一句時,詞人已傷情滿懷,“明日落紅應滿徑”是他對花朵命運的推測。是啊,花朵是這樣美好,卻又開得如此短暫,怎不叫人哀歎。詞人睹物思人,傷感湧上心頭。
本詞情景交融,把傷春之情與人生之慨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用詞精準、老到。“雲破月來花弄影”一句,被人們反複詠吟,反映了張詞空靈俊美的特質,是難得的佳句。
一叢花令
【原文】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①、飛絮濛濛。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
雙鴛池沼水溶溶②,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後,又還是、斜月簾櫳。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注釋】
①東陌:東邊的路,這裏指分手的地方。
②溶溶:池水輕輕搖蕩,波光粼粼的樣子。
【譯文】
登高懷遠,心中的傷痛何時能了,世間萬物沒有什麼比情還濃的。離愁就像那千萬枝柳條隨風亂舞,還有那東街紛揚的飛絮一片迷蒙。嘶叫的馬兒漸漸遠去,揚起的塵土綿綿不斷,到哪裏去尋覓情郎的行蹤?
池塘裏春水溶溶,一雙鴛鴦縱情嬉戲,池中小船兒往來於南北兩岸。黃昏後我走下畫閣收起梯子,又看見一彎斜月照進簾櫳。滿懷著幽恨細細想來,真不如那桃花杏花,還知道及時嫁給東風。
本詞蘊藉深沉,峭拔高邁,實得婉約與豪放兩家之長,是難得的佳作。
天仙子
【原文】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
沙上並禽池上瞑,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譯文】
手持酒杯細聽那《水調》聲聲,午間醉酒雖醒愁卻沒有醒。送走了春天,春天何時再回來?臨近傍晚照鏡,感傷逝去的年景,如煙往事在日後空自讓人沉吟。
黃昏後鴛鴦在池邊並眠,花枝在月光下舞弄自己倩影。一重重簾幕密密地遮住燈光,風兒還沒有停,人聲已經安靜,明日落花定然鋪滿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