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安世

杜安世,字壽域,祖籍京兆(今陝西西安),生卒年不得而知,大約與晏殊相仿。杜安世長於慢詞,也常自己作曲。有詞八十餘首,集成《壽域詞》,內容以愛情、傷春為主,風格哀婉。

卜算子

【原文】

尊前一曲歌,歌裏千重意。才欲歌時淚已流,恨應更、多於淚。

試問緣何事?不語如癡醉。我亦情多不忍聞,怕和我、成憔悴。

【譯文】

美酒當前,歌女高唱一曲,歌中有千重含義。在她未歌之前,早已淚流滿麵,恐怕他心中的苦恨比淚水還多。

我試著問她,為何事而如此悲傷?她如癡如醉,沉默不語。我也是個多情人,聽不了傷心人說傷心事。唯恐兩人同病相憐,共同悲戚。

【鑒賞】

本詞寫聽歌後的感懷,其風格近於白居易的《琵琶行》。

上片寫聽歌的情景,歌女尚未啟齒已淚眼婆娑,可見她心中必有苦楚。這同白詩中對琵琶女的描寫類似。“尊前一曲歌,歌裏千重意”,一曲而能有千般含義,可見心事之沉重。這兩句同時使用了對偶和頂真的手法,遠優於俗套的“流水對”,用這種形式寫歌,歌也必不會簡單平庸。接下來,“才欲”是回寫,頗有“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意味。最後的兩句再轉,深入歌女內心,極言痛苦之深沉。白詩中對琵琶聲作了詳細描寫,化無形為有形;這首詞卻是另辟蹊徑,以無形現無形,用對歌女的描寫引發讀者對歌聲的想象,可謂更勝一籌。

下片寫詞人的聽後感。“試問”兩句點出歌女必有一段傷心事,這又讓人想到了白詩中琵琶女的獨白。如果這裏接著寫歌女的回答就會落入俗套,而詞人的高明之處就在於避實就虛、無中生有,讓讀者自己去猜。最後兩句寫詞人亦為之動容,如白樂天一樣把眼前的歌女視做同命之人。這首詞雖然短小,但蘊藉深沉,可以看做是一首精簡版的《琵琶行》。同樣的意旨,叫人不由得抹一把辛酸之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