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楶

章楶(1027~1102),字質夫,祖籍建州浦城(今屬福建)。治平二年(1065)中進士,曆任集賢殿修撰、同知樞密院事等職。卒於崇寧元年(1102),初諡莊簡,後改諡莊敏。《全宋詞》收其詞二首。

水龍吟

【原文】

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柳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閑趁遊絲①,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霑瓊綴。繡床旋滿,香球無數,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②。望章台路杳,金鞍遊蕩,有盈盈淚。

【注釋】

①遊絲:柳條隨風舞動,像遊動的絲線。

②魚吞池水:魚兒在水中打鬧。

【譯文】

燕子忙著築巢,黃鶯懶於啼唱,百花凋殘。此時岸上的柳絮,如白雪般飄墜。它們輕飄雜舞,點綴著樹林,仿佛全無才華和情思。它們從遊絲上飛下來,悠閑地飄到深深的庭院中。春日漸長,而庭院的門卻整天關閉著。柳絮挨著珠箔做的窗簾緩緩散開,想鑽到閨房裏去,卻又一次次被風吹起。

帷帳中的美人才睡醒,驚訝春衣上為何如雪沾瓊綴一般。柳絮鋪滿繡床,逐漸結成無數個帶香氣的圓球,才滾圓卻又破碎。院外飛舞的蜜蜂追逐著輕飛的柳絮,池中的魚兒撲打著水麵。在這暮春時節,思婦望著長安路,想著遠方的心上人跨著駿馬在章台遊玩,眼中湧滿盈盈淚水。

【鑒賞】

本詞詠吟柳花,很得蘇軾賞識,子瞻有《水龍吟》依韻和之。

上片寫初春柳絮飛舞的情景。起首一句點題,隨後描繪柳花飄墜的形態,為下文埋下伏筆。“閑趁遊絲”三句,詞人賦柳花以靈性,視它們為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寓情於景,把對柳花的描寫與感情的抒發結合起來,既寫活了柳花,又傳達了情感。

下片寫柳花飄落的情形。詞人轉換視角,從帳中美人的角度寫柳花。它飄入少婦的閨房,粘在她的春衣上,又堆滿床鋪,球一般翻滾,時破時碎……把柳花描繪得惟妙惟肖,同時又表現出少婦迷蒙的心理。“時見蜂兒”三句,襯托出少婦的寂寞。“望章台”三句,委婉地表達出少婦內心的哀愁和對情人的依戀,以情語作結,深沉含蓄。

本詞新奇精巧,匠心獨運,是不可多得的詞中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