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渭老

呂渭老,字聖求,祖籍嘉興(今屬浙江)。生卒年不詳。早期詞作多抒寫個人意趣,善於煉字,風格清秀婉麗。國家敗亡後詞風陡轉,以寫故國之懷而聞名於世,豪邁悲壯,感人肺腑。今存《聖求詞》一卷。

薄幸

【原文】

青樓春晚。晝寂寂、梳勻又懶。乍聽得、鴉啼鶯弄,惹起新愁無限。記年時、偷擲春心,花間隔霧遙相見。便角枕題詩,寶釵貰酒,共醉青苔深院。

怎忘得、回廊下,攜手處、花明月滿。如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閑對芭蕉展。卻誰拘管。盡無言、閑品秦箏,淚滿參差雁①。腰肢漸小,心與楊花共遠。

【注釋】

①參差雁:指箏柱,箏柱斜排,就像成行的大雁,所以以此稱之。

【譯文】

幽居青樓,春光已晚,整日寂寞無聊,懶得梳妝打扮。忽聽到烏鴉啼叫黃鶯鳴囀,惹得心中新愁無邊無限。記得當年偷偷拋去一片春心,我和他遠遠隔霧相見在花前。而後便在角枕邊題詩,摘下金釵換酒對飲,一同沉醉在長滿青苔的庭院。

怎能忘記我們在回廊下留連,牽手徜徉於花月,情意綿綿。如今卻隻見暮雨瀟瀟,蜂兒發愁,蝴蝶哀怨。小窗寂寞地對著芭蕉把愁展。這滿懷鬱結可有誰惦念?默默無言獨自調弄秦箏,淚珠落滿參差的箏柱間。我的腰肢一天比一天瘦小,心和楊絮一樣飛遠天。

【鑒賞】

這是首戀情詞,抒寫一名少女對遠方情人的懷念和思戀,含蓄蘊藉,值得玩味。

上片開篇勾勒出一個憂愁少女的形象。“春晚”點明時間,飽含感傷。就在此時,女主人公梳洗已畢,百無聊賴。是啊,情人遠在千裏之外,自己縱有天仙之美,又有何人能賞?“乍聽得”兩句,由動到靜。“鴉啼鶯弄”,讓主人公想到了以前美好的時光,今昔對比,更添愁思無限。詞人曲筆寫情,意境淒清,頗為動人。

下片轉入對往昔的追憶。昔日兩人攜手遊於廊下,月光如水,花香四溢;可現在自己獨坐窗前,淚眼婆娑。“心與楊花共遠”一句手法高妙,把客觀環境和主人公的主觀感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以楊花的飄逝寫主人公的愁緒,盡顯愁緒之悠遠,同時也烘托出對情人的無限思戀,蘊藉深沉。以楊花收尾,照應開頭,使全詞一氣貫穿。

本詞情景交融,布局巧妙,風格清秀明麗、灑脫自然,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