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覿

曾覿(1109~1180),字純甫,號海野老農,祖籍汴京(今開封)。先後擔任過權知閣門事、淮西副總管、開府儀同三司、少保等職,權重一時。卒於淳熙七年,時年七十二歲。今存《海野詞》一卷。

金人捧露盤

【原文】

記神京、繁華地,舊遊蹤。正禦溝、春水溶溶。平康①巷陌,繡鞍金勒躍青驄。解衣沽酒醉弦管,柳綠花紅。

到如今、餘霜鬢,嗟前事、夢魂中。但寒煙、滿目飛蓬。雕欄玉砌,空鎖三十六離宮②。塞笳驚起暮天雁,寂寞東風。

【注釋】

①平康:代指妓女居住的地方。“平康巷陌”,在這裏代指遊樂的地方。

②離宮:原指帝王外出時所居留的宮室,這裏指已經廢棄的北宋帝王的宮室。

【譯文】

記得北宋的都城,是一個富貴繁華之地,我曾在那裏觀賞遊玩。環繞宮牆的流水微波溶溶。平康裏巷、青樓歌院,到處都有富貴人家的公子騎著青驄寶馬出入。馬披著刺繡馬鞍,還飾有鑲金籠頭。我也曾解衣沽酒,在歌伎彈奏的絲竹管弦聲中沉醉不醒。盡情享受歡樂時光,看到的全是無限美好的柳綠花紅。

如今我已經兩鬢斑白,感歎從前之事,就好像做一場春夢。現隻見漫空寒煙,遍地亂草;曾經精心雕琢的白玉欄杆,早已積滿灰塵,空空鎖住廢棄的北宋帝王的宮殿。黃昏中,幾聲淒切的胡笳聲傳來,驚得雁群四散。春風吹拂,使人分外孤寂落寞。

【鑒賞】

這首詞是詞人在奉命出使的途中所寫。身為一個汴京人,詞人四十多年以後又回到故鄉,眼見遍地殘垣,感慨不已。

上片繪汴京昔日之景、言自己當年之樂。開篇兩句交代描寫對象。“正禦溝”兩句,極寫汴京之春。“平康”幾句,是詞人對昔日汴京繁華景象的追憶。這些逝去的美景,反襯出詞人現在心中之悲,這是典型的以樂景寫哀情,字裏行間,飽含淒涼無限。

下片寫汴京現在的情景。“到如今”三個字,把詞人的思緒帶回到現在。“餘霜鬢”,是對自己韶華不再的慨歎。“但”字以下的詞句,描寫的是汴京現在寒煙彌漫、衰草萋萋、舊欄蒙塵、宮苑荒廢,滿目淒涼的景象。

本詞詞境迥異,一個清麗明快,一個哀婉沉寂,都是情之所出。全詞沒有一句議論、抒情之語,但字裏行間盡顯憂傷之情,含蓄蘊藉,感慨深沉,讀之令人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