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仙鉛淚似洗,歎攜盤去遠,難貯零露。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餘音更苦。甚獨抱清商,頓成淒楚?謾想熏風,柳絲千萬縷。

【注釋】

①一襟餘恨宮魂斷:此句化用典故。據馬縞《中華古今注》載:“昔齊後忿而死,屍變為蟬,登庭樹嘒唳而鳴,王悔恨。故世名蟬為齊女焉。”

【譯文】

滿懷悲恨,你這齊宮王妃的幽魂,年年棲息在庭院的綠樹翠陰。剛剛在清涼的樹枝上悲咽,一會兒又轉移到晦暗的葉叢,一遍又一遍向人傾訴別恨離情。西窗外掠過一陣急雨,你的驚飛聲如玉佩在空中流響,又像佳人調理箏柱,彈出樂音。你的寶鏡昏暗一向無心梳妝,今日為誰梳了如此嬌美的發鬢?

當年金銅仙人以鉛水清淚洗麵,可歎他離去時帶走了承露盤,從此再難把零露貯存。你病弱的雙翼驚懼寒秋到來,枯槁的形體承受人世的摧殘,不知還能消得幾次斜陽西沉?你離世前的啼聲更淒苦,可憐你獨自唱著哀婉淒清的曲調,頓然陷入了淒楚的絕境。徒然地回想那和暖的南風,和那千萬縷柳絲飄揚的美景。

【鑒賞】

本詞依然是詠物詞,詞人借詠秋蟬,抒發自己對亡國的感慨。

上片以典故起首,落筆不凡。“一襟餘恨宮魂斷”兩句,詞人借用齊國王後屍變為蟬的典故直接點題,由此奠定全詞悲傷的基調。昔日王後鬱忿而死,其屍首化而為蟬,年年棲於庭院翠陰之中,悲傷、孤獨之意不言自明。其後,詞人又頗費筆墨地對蟬進行了描寫。“乍咽涼柯”是寫蟬的鳴叫,如泣如訴,哀婉感人。“還移暗葉”是寫蟬的動作。蟬哀鳴不已,棲於翠陰中的原因是什麼?詞人回答,是“把離愁深訴”。蟬本無離愁,此處是詞人將自己的離愁賦予了蟬,繼而借蟬之口,發出自己的哀鳴。“西窗過雨”五句,詞人假想蟬即當年的齊後。素佩環繞的她纖手撫琴,低婉的琴聲中,一張素麵上玉淚潸然而落。她的身旁是一麵銅鏡,因她久未著妝,鏡上落滿了浮塵。這一係列的假想,與首句典故暗合。同時,詞人通過假想,暗寓自己與失寵的齊後一樣,孤寂落寞,滿腔遺恨卻無處可訴,淒涼至極。

下片依然以典故起首。據史載,當年漢武帝鑄手捧承露盤的金銅仙人於建章宮,待到魏明帝時,詔令將其遷至洛陽,於是“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此處詞人用典,渲染離別之愁。“病翼驚秋”三句,一“病翼”、一“枯形”寫盡蟬之羸弱,讀之令人黯然淚下。“餘音更苦”三句再用反問,進一步烘托悲涼氣氛。“謾想熏風”兩句,詞人以淒楚之筆結束全篇,暗示將今生之點點滴滴俱忘卻,盛世也不再歸來。詞人表麵句句寫蟬,實則句句自況,抒發了亡國之後自己內心的極度痛苦。

銅仙鉛淚似洗,歎攜盤去遠,難貯零露。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餘音更苦。甚獨抱清商,頓成淒楚?謾想熏風,柳絲千萬縷。

【注釋】

①一襟餘恨宮魂斷:此句化用典故。據馬縞《中華古今注》載:“昔齊後忿而死,屍變為蟬,登庭樹嘒唳而鳴,王悔恨。故世名蟬為齊女焉。”

【譯文】

滿懷悲恨,你這齊宮王妃的幽魂,年年棲息在庭院的綠樹翠陰。剛剛在清涼的樹枝上悲咽,一會兒又轉移到晦暗的葉叢,一遍又一遍向人傾訴別恨離情。西窗外掠過一陣急雨,你的驚飛聲如玉佩在空中流響,又像佳人調理箏柱,彈出樂音。你的寶鏡昏暗一向無心梳妝,今日為誰梳了如此嬌美的發鬢?

當年金銅仙人以鉛水清淚洗麵,可歎他離去時帶走了承露盤,從此再難把零露貯存。你病弱的雙翼驚懼寒秋到來,枯槁的形體承受人世的摧殘,不知還能消得幾次斜陽西沉?你離世前的啼聲更淒苦,可憐你獨自唱著哀婉淒清的曲調,頓然陷入了淒楚的絕境。徒然地回想那和暖的南風,和那千萬縷柳絲飄揚的美景。

【鑒賞】

本詞依然是詠物詞,詞人借詠秋蟬,抒發自己對亡國的感慨。

上片以典故起首,落筆不凡。“一襟餘恨宮魂斷”兩句,詞人借用齊國王後屍變為蟬的典故直接點題,由此奠定全詞悲傷的基調。昔日王後鬱忿而死,其屍首化而為蟬,年年棲於庭院翠陰之中,悲傷、孤獨之意不言自明。其後,詞人又頗費筆墨地對蟬進行了描寫。“乍咽涼柯”是寫蟬的鳴叫,如泣如訴,哀婉感人。“還移暗葉”是寫蟬的動作。蟬哀鳴不已,棲於翠陰中的原因是什麼?詞人回答,是“把離愁深訴”。蟬本無離愁,此處是詞人將自己的離愁賦予了蟬,繼而借蟬之口,發出自己的哀鳴。“西窗過雨”五句,詞人假想蟬即當年的齊後。素佩環繞的她纖手撫琴,低婉的琴聲中,一張素麵上玉淚潸然而落。她的身旁是一麵銅鏡,因她久未著妝,鏡上落滿了浮塵。這一係列的假想,與首句典故暗合。同時,詞人通過假想,暗寓自己與失寵的齊後一樣,孤寂落寞,滿腔遺恨卻無處可訴,淒涼至極。

下片依然以典故起首。據史載,當年漢武帝鑄手捧承露盤的金銅仙人於建章宮,待到魏明帝時,詔令將其遷至洛陽,於是“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此處詞人用典,渲染離別之愁。“病翼驚秋”三句,一“病翼”、一“枯形”寫盡蟬之羸弱,讀之令人黯然淚下。“餘音更苦”三句再用反問,進一步烘托悲涼氣氛。“謾想熏風”兩句,詞人以淒楚之筆結束全篇,暗示將今生之點點滴滴俱忘卻,盛世也不再歸來。詞人表麵句句寫蟬,實則句句自況,抒發了亡國之後自己內心的極度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