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庠
蘇庠(1065~1147),字養直,自號眚翁,後改後湖居士,祖籍澧州(今屬湖南澧縣)。淡泊名利,一生未仕。其詞境界瀟疏,超塵脫俗。有《後湖詞》一卷傳世。
菩薩蠻·宜興作
【原文】
北風振野雲平屋,寒溪淅淅流冰穀。落日送歸鴻,夕嵐千萬重。
荒陂垂鬥柄,直北鄉山近。何必苦言歸,石亭春滿枝。
【譯文】
曠野中北風呼嘯,翻騰的烏雲直壓房屋。寒冷的溪水在冰雪覆蓋的峽穀中潺潺流去。夕陽西下,空中有鴻雁南歸;暮靄重重,山巒逶迤起伏。
北鬥星低垂於荒陂,宜興之北就是我的家鄉丹陽。何必苦苦思念家鄉,一直說要歸去,宜興的春天馬上就要到來。
【鑒賞】
這是一首記遊之作,作於詞人遊覽宜興之時。詞中主要描繪了天黑前的寒冬之景,從中可以看出詞人淡泊名利的曠達胸襟。
上片寫景:風雲洶湧,寒溪淺流,鴻雁南歸,霞色殘紅,這是典型的殘冬晚景。開篇兩句從聲、色、勢、溫等方麵寫風、雲、溪、穀等物象,情境悲涼。當然,景中亦有可人之處。接下來兩句,仍是寫景,但格調與上兩句迥異:夕陽的餘暉中,鴻雁悠閑地南去,重巒疊嶂,盡收眼底。這樣的景色是暖色調的,讓人感到身心舒泰。詞人在這一片的景物描寫中,用寒流影射仕途的險惡,同時又以鴻雁南歸暗示了自己的歸隱之意。
下片寫夜景,情景交融。開始兩句以北鬥星的形狀點明詞人所在的方位——宜興,這裏距離詞人的家鄉很近,所以說“鄉山近”。既然與家鄉相距不遠,很容易回去,那麼詞人在看到“落日送歸鴻”這樣的景象後,自然而然會生出對家鄉的思念。最後兩句筆鋒陡轉,是詞人的心裏獨白:何必苦苦思念家鄉,宜興的春天馬上就要到來。其實詞人在這裏真正想表達的意思是:不用一心隻想著功名利祿,仕途險惡,還是不涉足為妙,倒是這宜興的風景頗好,不妨歸隱於此,瀟灑地度過餘生。這兩句內涵豐富,情深意長,頗有幾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