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雞頭還是鳳尾?麵對選擇,建議你選擇名企的五大理由

很多剛剛踏入工作崗位的人都會麵臨這樣的選擇:大企業+低薪水VS小公司+相對高薪。進入大公司很可能隻是一個低層職員,而去小公司可能開始就是主管職位,手下有一個或者兩個人管。

麵對這種情況,對兩種選擇人們有著各自的分析,很多人會說:大企業雖然名聲大,但水太深,人才太多,你的才華往往如石沉大海,很難得到發揮;大企業機構複雜,不容易相處,並且初到崗位很難得到重視,等等。但有一個事實我們不能否認:做雞頭做得再成功,也隻能是一隻雞,而如果你做了鳳尾,絕對有機會某一天也成為鳳凰頭!

理由一:大企業無論在管理模式還是業務流程方麵都是一棵成熟的大樹,靠上它,你能得到的絕不僅僅是薪水,更多的是全麵的企業經驗!

有句話說得很好:三流企業做事,二流企業做市,一流企業做勢。

這個分流並不是好壞之分,而是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與形式,一流的企業當然是最成熟的階段,一流的名企擁有自己獨立的“勢”,擁有壓倒一切競爭對手的氣勢,並且引領行業發展的趨勢,擁有最堅實的創新隊伍。這些是名企最大的優勢。

以世界著名的國際性大公司寶潔為例,不僅其產品暢銷全世界,其管理方法也成為業界的標杆。上世紀30年代,寶潔發展了“品牌管理”的概念,培養出一批傑出的企業管理人才,曾長期被視為美國商界的黃埔軍校——通用電氣公司的CEO伊梅爾特、3M公司的CEO麥克·納尼、eBay的CEO瑪格麗特·惠特曼和微軟的CEO巴爾默等人均出自寶潔。

理由二:大企業的企業文化更具典型性,你能夠得到最先進的培訓機會,這對你的職業發展來說是最寶貴的財富。

先進的大公司都十分重視建設公司的人才庫,甚至會早早地為一些關鍵性職位製定接班計劃,以免在最後一刻才采取行動,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例如法國液氣公司,每隔一年半就要對其“戰略職位”進行綜合考察,並會排列出6人作為接班人。而DRH公司的做法則是剛剛任命了一個人,就要考慮接替他的人眩埃索公司,在2萬名職工中確定了大約200個關鍵職位,並逐個對其作了接班安排。實踐證明,這種提前準備的做法是很有道理的,因為根據人員流動原則,領導職務每4年至5年就要更換崗位。

成為大公司的儲備人才,你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你所經曆的培訓是無數小公司不可能具備的曆練,並且,在名企經曆的培訓日後幾乎會被所有的企業認可。

以IBM為例,有人稱IBM的新員工培訓是“魔鬼訓練營”,因為培訓過程非常艱辛。除行政管理類人員隻有為期兩周的培訓外,IBM所有銷售、市場和服務部門的員工全部要經過三個月的“魔鬼”訓練,內容包括:了解IBM內部工作方式,了解自己的部門職能;了解IBM的產品和服務;專注於銷售和市場,以模擬實踐的形式學習IBM怎樣做生意,以及團隊工作和溝通技能、表達技巧等。這期間,十多種考試像跨欄一樣需要新員工跨越,包括:做講演,筆試產品性能,練習扮演客戶和銷售市場角色等。全部考試合格,才可成為IBM的一名新員工,有自己正式的職務和責任。

經曆了這些,無論你是否最終被名企聘用,所學習的東西都受用無窮。

理由三:名企人才的確眾多,在逼迫你提高競爭力的同時,也為你準備了優於一般公司的人脈資源。

通用公司歐洲人力資源部負責人邁克·漢利說:“今天,企業的價值取決於它的人才。我們的優勢在於很早就明白了這一點。”邁克爾·佩奇公司經理亨利·迪蒙也認為:我們已進入人才時代。人們看到,隨著新興企業的建立,必須有一個好的領導班子。

小廟容納小沙彌,大廟容納大和尚,名企的人才的確讓很多小公司難以望其項背,很多人由於這個原因而對進入名企產生恐懼,認為競爭壓力過於巨大。然而,你首先應該看到的不是壓力的負麵,而應該看到那個環境為你準備的人脈資源。

人脈之所以能夠成為資源,不在於你認識多少人,而在於你認識什麼人。有句職場秘訣說得很棒: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在於你知道什麼(whatyouknow),而在於你認識誰(whomyouknow)。

對於個人來說,專業是手上拿的基本工具,而人脈則是秘密武器,如果光有專業,沒有人脈,個人競爭力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而已,很難有大的飛躍。但若加上人脈,個人競爭力將是一分耕耘,數倍收獲。想要事半功倍,必須在人身上下功夫。

理由四:名企擁有宏大的立場,能夠幫你拓展專業領域的視野,越是國際性的公司越具有高層次的效應,站在峰頂才能盡覽全貌!

大企業擁有獨立的企業文化,一部成熟的企業文化能夠讓你看到世界性的行業全貌,極大開拓你的視野,避免小家子氣,鍛煉你的思維使其有高度也有深度。

很多人對惠普公司的經營哲學十分欽佩——“你就是公司”。有人曾去美國惠普公司的一家工廠參觀,見有位工人在車間作業,熱得滿頭大汗,當問他“為什麼電風扇不朝人吹而朝著機器吹”的時候,這位工人回答道:“機器要保持清潔,避免蒙上灰塵而弄壞,所以要朝機器吹。”

如此一件小事,充分顯示了大企業的大風範,以及大企業員工對企業的關懷程度。日本日立公司更是把“開拓精神”寫進公司文化標語,鼓勵全體員工共同麵對行業競爭,站在整個行業的高度來發展公司的事業。

理由五:大企業運營基礎雄厚,較不容易出現倒閉的風險,更有利於你做長期的職業生涯規劃。

從市場角度來看,小企業由於資金與管理等相對不夠成熟,所麵臨的市場風險明顯高於大企業,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就是這個道理。很多初入職場的年輕人認為小企業容易上手,自己容易被發現並重用,卻沒有看到小企業的風險,尤其是處於創業期的小公司。除了上述優勢,更大的劣勢在於你也初出茅廬,如果在最開始所接受的就不是成熟的訓練模式,將會影響到你以後的職業思維。並且小公司十分容易在堅持一段時間後發生破產,你一年的時間實際上隨著混沌的做事方式而付諸東流。

如果一個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取得必要的資源和專業人才,無論大小,這個企業領導人的願景無疑就變成海市蜃樓。不能實現執行的設想是一個企業最悲哀的事,而小企業則十分容易麵臨這樣的問題,有時候領導者發現了大的機會,但由於船小而根本沒有能力抓到大魚,隻能望魚興歎而已。跟隨小公司,慢慢就會影響到你對行業的判斷力以及信心。

如何讓企業名氣提升你初入職場的個人價值

走品牌路線的企業深諳品牌效應的功力,懂得通過打造品牌而擴大公司資源。一個強大的公司品牌能夠給公司創造巨大的價值,能夠以更靈活和高效的方式來組織企業內外部的資源和能力。提到國內外的名企,不論哪個行業,我們心中可以立即羅列出一排名稱:微軟、Google、雅虎、IBM、蘋果、聯想、惠普、索尼、鬆下、東芝、日立、寶潔、通用、諾基亞、摩托羅拉……世界五百強乃至中國企業五百強,個個都有一條自己的品牌建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