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幹淨也是那個時代好家庭的一個重要標誌。媽媽是個酷愛清潔的人,總是大盆大盆地洗著衣服和被單,不放過任何一個晴朗的天氣。而且她和學校裏幾位考究的主婦一樣喜歡時常挪動家具,讓家裏每個角落都不落塵土,也不時地改變一下家裏的布局,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有時我們放學回到家裏,竟以為是走錯門了。
那個時候的城市還多少保留了一點鄉村的痕跡,不少人家家前屋後都有自己開墾出來的大片的菜地,如果放在現在,這些地方似乎都應該是公共綠地。而在當時根本還沒有鋪草坪這樣的概念,這些地方被種上各種各樣的農作物,成了各家各戶的自留地。我家門口的空地也被我們充分利用,媽媽種了青菜、韭菜、茼蒿、蘿卜、辣椒、茄子、西紅柿、黃瓜、南瓜、蔥和青蒜,這些植物各有各的樣子,尤其是剛從土裏長出來的時候,一天和一天都不一樣,我常常蹲在地上觀看它們,一看就是好半天。
我家還種過葫蘆和洋生薑,這是別人家很少種的。葫蘆是自己長出來的,媽媽分析那顆種子是小鳥銜來的或者是下雨落到我家園子裏的。我後來在少兒知識讀物上也讀到了類似的說法。洋生薑是一個朋友從外地帶來作為禮物送給我們的,我們不知道拿這東西怎麼辦,就埋到了地裏,由它自生自滅。沒想到洋生薑的生命力非常頑強,像竹鞭一樣躥得到處都是。幾年以後,我們的鄰居家家都有了這種植物。在這些菜蔬之外,我和弟弟還種了月季、薔薇、芍藥、美人蕉、太陽花、晚飯花、鳳仙花、雞冠花、菊花和仙人掌,還有纖弱細小從來隻開花不結果的桃樹、梨樹和蘋果樹。
媽媽在種菜之餘非常起勁地幫我和弟弟種花種草,她不管花草的品種,隻愛會開花的,所以我們的小園子一年四季大部分時候都是姹紫嫣紅開遍。在菜與花之間媽媽也是一視同仁,給菜澆一勺水,也給花澆一勺水,完全不管它們是喜水的還是喜旱的。媽媽對待植物的這種天真態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種率性不羈與今天追求自我與個性的白領們在精神氣質上有一脈相承的東西——隨意、即興、任性,我行我素,甚至明知故犯,反其道而行之。不過媽媽出了小園子就全然不是這樣的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