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的青創會,在我個人還發生一樁重要的事件,那就是與蕭軍先生見麵。在一個晚宴之前,有人領我去見蕭軍先生,在場的還有駱賓基老師。重要的不是和老師們說了話,又得了他的簽名本,而是麵前的人,是和蕭紅共同生活,互相參與命運的人,是親耳聆聽過魯迅的教誨,扶過先生的靈柩的人,是“五四”新文學發軔的親曆者,我們今天所寫作的小說,自然有中國小說的影響,但更是得五四啟蒙主義的精神,是他們,將中國小說從《海上花》《目睹二十年之現狀》《何典》,等等,對現實的沉溺中引領到人生和理想的嚴肅麵對。和蕭軍先生麵對麵,分明是在經曆著一個曆史,隱藏在日常生活後麵,卻提升著日常道德原則的曆史。
今天,不僅是蕭軍先生,駱賓基先生,連同輩人史鐵生也成故人——史鐵生,在那個文學晚會上也沒有到場,他覺得坐著輪椅上台也許挺有舞台效果,但這樣的戲劇性,不合乎他的也是文學的本意,所以隻是播放了事先的一段錄音,他的話我還記得,意思是曆史承擔了責任,路還是要我們自己走,上世紀八十年代正是一個批判和反思的年代,他提出了自己的責任。史鐵生走了,還有路遙,鄒誌安,王小波,陸星兒,趙長天……我們這一代的人都進了天國,可是還沒有來得及建立一個傳統,所以,千萬不要再說“讀你們的書長大”的話,我們的書並不足以使你們長大,再有二十三十年過去,回頭看,我們和你們其實是一代人。文學的時間和現實的時間不同,它的容量是根據思想的濃度,思想的濃度也許又根據曆史的劇烈程度,總之,它除去自然的流逝,還要依憑於價值,我們還沒有向時間攫取更高的價值來提供你們繼承,所以,還是和我們共同努力,共同進步,讓二十年三十年以後的青年能真正讀我們的書長大。謝謝大家!
2013年9月青創會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