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沿著母親的曆程說,後來,我母親離開上海到了新四軍蘇北根據地,在上海解放的時候跟著渡江大軍回到上海,接著去到南京軍區,我就是在南京出生的。母親再回上海是從部隊轉業,帶著四歲的姐姐和一歲的我來到這個城市,在作家協會工作,安排入住淮海中路思南路口的一條弄堂,我在那裏度過了我的兒童時代、少年時代和青年時代,如要說鄉愁,那麼就與那裏有關係。
這裏要提一下我的《長恨歌》。當《長恨歌》拍成電影的時候,我發現裏麵有一個場景就是在這條弄堂的房子拍攝的,我一眼就認出它來。這條弄堂總共隻有十個門牌號碼,我們家住的是四號。後來有老鄰居找我聊天,說這房子造得特別不是時候。房子建造於1949 年,幾乎可以聽得到渡江的炮聲,開發商完全不懂政治,居然還在造房子。形勢越來越緊張,很多有錢人都跑了,材料的供應難以為繼,資金鏈也不時斷氣,因此工程就非常粗糙,據我們老鄰居說,牆砌歪了肩膀頂一頂再繼續砌。但與粗陋的建造質量形成奇怪對比的是,它的款式相當新穎,所謂鋼窗蠟地,就是柳條木的打蠟地板,雕鏤鋼窗,花園洋房式的弄堂房子。
我們家住底層,牆和地是開縫的,很多蟲子會爬進來。很多上海人知道,上海的弄堂房子分雙開間和單開間,雙開間是每一層兩個朝南大間加一個朝北小間,單開間是一個朝南大間一個朝北小間。而我們的房子屬於雙開間。當機關的同誌帶母親看房子的時候,我母親要的是底層一個帶花園大間和朝北小間,於是就把整齊的一套給破開了。這房子最初的設計很可能是給一戶而不是給幾戶人家合住,但每一層還是保持著相對的獨立性,而母親將這獨立性給分解了。我以為是母親對上海住宅的認識不足,同時也因為母親並沒有準備長住,父親不還在軍隊嗎,所以,說不定哪一天就會開拔。
我不知道我們城市以石庫門文化為標誌開發商圈新天地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最早建造這些房子的人所設想的功能性。在我看起來,功能性是第一重要的。十九世紀英國著名藝術評論家約翰·羅斯金認為,美是和功能有關係的,凡是合乎需要,具有功能效果的就是美的,反過來不具備功能,與需要無關的在美學上肯定有缺陷。從這點出發,審視我們居住的這個房子,就可發現那時代的生活需求所決定的生活方式。房子共有三層,第一層有廚房,是比較大的廚房,倘若供一家使用,都能起爐灶,但在我們那時候則是一個公用的廚房,廚房對麵,樓梯底下是一個小衛生間,所謂“小衛生”就是隻有一個抽水馬桶。二樓和三樓各有一個“大衛生”,有洗浴設備。作一番想象,這是給中產階級設計的房屋,一層是客餐廳,小衛生間供客人用,從廚房上餐也很方便,朝北小間是廚子的臥室。二樓是主臥室和起居室,三樓是孩子的房間,由保姆照管。因為隻是中等人家,所以沒有汽車間,花園也是狹小的。
繼續沿著母親的曆程說,後來,我母親離開上海到了新四軍蘇北根據地,在上海解放的時候跟著渡江大軍回到上海,接著去到南京軍區,我就是在南京出生的。母親再回上海是從部隊轉業,帶著四歲的姐姐和一歲的我來到這個城市,在作家協會工作,安排入住淮海中路思南路口的一條弄堂,我在那裏度過了我的兒童時代、少年時代和青年時代,如要說鄉愁,那麼就與那裏有關係。
這裏要提一下我的《長恨歌》。當《長恨歌》拍成電影的時候,我發現裏麵有一個場景就是在這條弄堂的房子拍攝的,我一眼就認出它來。這條弄堂總共隻有十個門牌號碼,我們家住的是四號。後來有老鄰居找我聊天,說這房子造得特別不是時候。房子建造於1949 年,幾乎可以聽得到渡江的炮聲,開發商完全不懂政治,居然還在造房子。形勢越來越緊張,很多有錢人都跑了,材料的供應難以為繼,資金鏈也不時斷氣,因此工程就非常粗糙,據我們老鄰居說,牆砌歪了肩膀頂一頂再繼續砌。但與粗陋的建造質量形成奇怪對比的是,它的款式相當新穎,所謂鋼窗蠟地,就是柳條木的打蠟地板,雕鏤鋼窗,花園洋房式的弄堂房子。
我們家住底層,牆和地是開縫的,很多蟲子會爬進來。很多上海人知道,上海的弄堂房子分雙開間和單開間,雙開間是每一層兩個朝南大間加一個朝北小間,單開間是一個朝南大間一個朝北小間。而我們的房子屬於雙開間。當機關的同誌帶母親看房子的時候,我母親要的是底層一個帶花園大間和朝北小間,於是就把整齊的一套給破開了。這房子最初的設計很可能是給一戶而不是給幾戶人家合住,但每一層還是保持著相對的獨立性,而母親將這獨立性給分解了。我以為是母親對上海住宅的認識不足,同時也因為母親並沒有準備長住,父親不還在軍隊嗎,所以,說不定哪一天就會開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