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2 / 2)

首先,是其曆史悠久,早在50年代州際高速公路正式開始興建之前,101就已經於1926年建成,是美國太平洋西海岸的一條大動脈,縱貫三個州,從北邊的華盛頓州中經俄勒岡州再南到加州,一共有1550邁約2500公裏長。其次,因為101沿線人口密集,經濟發達,故車輛眾多,直到現在,它的車流量仍然比後來建的5號州際公路要大很多。而且,101在進入洛杉磯後,因為與同樣車流滾滾的5號,10號和60號高速公路相交彙,這節有點像漢字的“文”字形狀的“東洛杉磯交換道”(East Los Angeles Interge)也成為世界奇觀之一,每天有超過430000輛的汽車從這裏經過,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交換道。

同時,它也是一條迷人的高速公路。不像穿越美國內陸從芝加哥穿一直延伸到加州的聖塔莫妮卡的66號公路,沿途不是荒野就是沙漠,101因為有多段道路與號稱是世界最美的加州1號高速公路(California State Route 1 或Highway 1)重疊,而顯得風景如畫。特別是從我住的聖芭芭拉到文圖拉這段,大約有54邁的道路都完全在一起,一側是一望無際的大海,一側是連綿不絕的丘陵和牧場,所以,每次駕車經過這裏的時候,我都會稍稍放慢車速,在加州燦爛的陽光下,極目向藍色的太平洋望去,想象大海終結之處的上海,以慰我的思鄉之情。

不過,這種思念並不是對上海這座曾經的自行車大城的“鄉愁”,當年,每星期總有兩三天的時間,我都不得不從位於上海東北角的五角場出發,騎一個多小時的自行車,橫穿整個上海到位於上海西南角的交大上班。雖然我因此得以保持苗條的身形,但漫長的路途卻常常讓我感到疲憊不堪。而這也是我前些年離開交大到離家更近的同濟任教的最主要的原因。當時,我想也沒有想過自己也可以像美國人那樣開車上班。可進入本世紀後,幾年時間不到,似乎就在一夜之間,就像美國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經曆過的一樣,上海和中國就突然進入了汽車時代。從此一切都變了,或者說,一切都變得汽車化或美國化了。

這種變化如此劇烈。以至於前幾年,我的一個上海的朋友到洛杉磯轉了一圈後,曾忍不住對這個城市所擁有的世界上最為錯綜複雜的高速公路係統大發感慨。不過,他的感慨並不是在看到洛杉磯的道路網後發生了“車震”或“路震”,相反,他感受到的一種深深的失望,因為這一切都似曾相識,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洛杉磯的公路網太像上海的內環及中環高架道路了,一點也沒有之前別人說的或他所想象的那樣新奇和令人震驚。坦率地說,我也有相同的感覺,但卻是和他反過來的,每當我在上海的內環高架,特別是在中環上開車的時,恍惚之間,我總覺得自己正駕車行駛在洛杉磯的405,5號或10號高速上。

正是這種淩亂感,或相似感,讓人忽然感到,那種以汽車為特色的“美國生活”似乎不知不覺地消失了,它消失在了中國的更多的汽車發出的轟鳴聲和更大的高速公路的交叉的道口之間。從這個角度看,今年國慶節期間在國內很多高速公路上發生的大規模的汽車擁堵其實也並不是因為節日免費所致,它其實預示或者說告訴世人,中國已經高速駛入了汽車時代。也就是說,我們終於像美國一樣,進入了他人早已進入的現代生活。或者說,我們終於進入了美國的曆史或世界曆史之中。當然,這隻是一種命運,而與好壞無關。你將很快就會看到中國的公路小說,公路電影,還有流行的公路歌曲,甚至,它們也許就是出自你本人之手。

至於你駛上的高速公路和101相比風景是不是比它漂亮或糟糕並不重要,因為本質上,世界上所有的高速公路都是一樣的。如果實在要找出其中的差異,最多隻是數字編號不同而已。

2012br10br16於ISLA VISTA 南方路7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