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1 / 2)

然而這不過我進入“大寫”的或者“羅馬化”的華盛頓的開始。對於一個遊客來說,在華盛頓觀光的第一站無疑是國會大廈,作為華盛頓最具符號意義的建築,它比白宮更能代表美國的“國家形象”,事實也是如此,它在電視新聞裏的上鏡率遠比白宮為高,而它也因此更加吸引遊客。我自然也不例外。但我卻忘了從聯合車站出來時拿張地圖,所以隻好向路人詢問我該怎麼找到那個地方。這時我看到路邊有個胖胖的黑人警察走了過來,我立即攔住了他,問他國會大廈在哪裏,沒想到他居然愣住了。我隻好又把“國會大廈”(gress Building)這個詞重複了一遍,他這才反應了過來,轉身向我指了指前方的一個在綠樹掩映中的露出白色的尖頂,告訴我那就是“首都”(Capital),可這次輪到我困惑了,我不明白為什麼他會把國會大廈叫做“首都”,因為怕出錯,我隻好再次對他說我要去的不是首都,而是國會大廈。他終於笑了出來,露出了一口雪白的牙齒,他告訴我他說的不是“首都”(Capital)這個單詞,而是“卡皮特”“Capitol”,說完他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拚了一遍。難怪我會聽錯,因為這兩個單詞的發音幾乎完全是一樣的。而就在我像記電話號碼一樣把這些字母重新拚成單詞的同時,我的腦海中卻突然再次閃現出了“羅馬”這個名字。沒錯,“Capitol”這個單詞的確來自於羅馬,它指的是位於羅馬的七座山峰之一的卡皮特山(Capitoline Hill)上的那座著名的羅馬神廟,在這個神廟裏,供奉的是羅馬人奉為眾神之王的朱庇特 (Jupiter Optimus Maximus )。

可能是看到我臉上依然有困惑的表情,這個熱情的黑人警察繼續向我解釋,把國會大廈叫做“卡皮特”是當時負責營造這座建築的托馬斯.傑弗遜的主意,所以,後來很多州的議會大廈也跟著叫“卡皮特”這個名字了。我點頭表示這下懂了,並衷心地向他表示了感謝。他這才滿意地離開了。

托馬斯.傑弗遜,男,生於1743年,卒於1826年。《獨立宣言》的起草者,他和華盛頓等人一起締造了美國。他曾在1901年到1809年間被選為第三任美國總統,並且,在其任上,從拿破侖手裏購買了路易斯安那,使美國的領土擴大了一倍,並因此打開了美國向西部拓展的道路。顯然,他當年堅持把國會大廈命名為源自羅馬帝國時期的朱庇特神廟的名字“卡皮特”,一定有他的理由和理想蘊藏其中。因為,他曾經說過,美國是一個最適於建立帝國的國家。而他所夢想建立的正是一個“自由的帝國”。

然而這不過我進入“大寫”的或者“羅馬化”的華盛頓的開始。對於一個遊客來說,在華盛頓觀光的第一站無疑是國會大廈,作為華盛頓最具符號意義的建築,它比白宮更能代表美國的“國家形象”,事實也是如此,它在電視新聞裏的上鏡率遠比白宮為高,而它也因此更加吸引遊客。我自然也不例外。但我卻忘了從聯合車站出來時拿張地圖,所以隻好向路人詢問我該怎麼找到那個地方。這時我看到路邊有個胖胖的黑人警察走了過來,我立即攔住了他,問他國會大廈在哪裏,沒想到他居然愣住了。我隻好又把“國會大廈”(gress Building)這個詞重複了一遍,他這才反應了過來,轉身向我指了指前方的一個在綠樹掩映中的露出白色的尖頂,告訴我那就是“首都”(Capital),可這次輪到我困惑了,我不明白為什麼他會把國會大廈叫做“首都”,因為怕出錯,我隻好再次對他說我要去的不是首都,而是國會大廈。他終於笑了出來,露出了一口雪白的牙齒,他告訴我他說的不是“首都”(Capital)這個單詞,而是“卡皮特”“Capitol”,說完他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拚了一遍。難怪我會聽錯,因為這兩個單詞的發音幾乎完全是一樣的。而就在我像記電話號碼一樣把這些字母重新拚成單詞的同時,我的腦海中卻突然再次閃現出了“羅馬”這個名字。沒錯,“Capitol”這個單詞的確來自於羅馬,它指的是位於羅馬的七座山峰之一的卡皮特山(Capitoline Hill)上的那座著名的羅馬神廟,在這個神廟裏,供奉的是羅馬人奉為眾神之王的朱庇特 (Jupiter Optimus Maxim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