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05年的那場兵變漸行漸遠,轉眼李顯登基已有幾年的光景,按照人們本來的預期,李顯繼位應該能給國家帶來新的氣象,畢竟他代表著正統的李唐王朝。然而漸漸地人們發現,李顯辜負了他們的期望,他不僅跟太宗李世民無法相提並論,就是跟武則天比也相去甚遠,武則天雖然心狠,雖然手黑,但是她眼光獨到,用人奇準,跟她比,李顯的眼光近似盲人。不僅用人不準,而且用人泛濫,僅僅幾年的光景,在他手下就多出了數千名編製外的官員,更為可怕的是,原本宦官在唐朝後宮沒有地位,經他之手,宦官中已有近一千人得到了七品以上的編製外官職,唐朝中後期的宦官之禍,從此時便埋下伏筆。這是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皇帝,這是一個把國徹底當成了家的皇帝,黑白不分,公私不分。中國的語言總是很有意思,同樣一個詞可以有完全兩種解釋,比如愛廠如家,這個詞可以理解為大公無私一心撲在工作上,同時也可以從反麵理解:把廠當成了私人的家庭財產,因此也是愛廠如家。現在李顯就做到了後者,他愛國如家,把國徹底當成了家,國的所有一切在他看來都是家庭的私有財產。至此,這個皇帝已經沒救了。
公元706年四月,李顯讓天下人見識了他的淺薄。事情由一個叫韋月將的人而起,他出於義憤,向朝廷舉報武三思與韋皇後通奸,將來必定叛亂。話是實話,李顯卻偏偏聽不進這樣的實話,他近乎偏執地袒護著韋皇後,同樣也偏執地對待告發韋皇後的每一個人。“把這個人斬了!“李顯冷冷地下令。令李顯沒想到的是,他的命令遭到了拒絕,拒絕他的是黃門侍郎宋璟。李顯有些急了,不就是斬個人嗎?你宋璟卻說還需要調查,調查什麼呢?李顯一下跳了起來,連鞋都沒有顧上提,鞋拖著地,頭巾也沒有顧上戴,就這樣跑了出來,衝宋璟吼道:“我以為人頭都已經砍下來了,你怎麼到現在還沒有動手。“宋璟的心涼了半截,皇帝怎麼如此淺薄呢?宋璟回應說:“韋月將舉報皇後淫亂,陛下一句話都沒問就要處死他,我怕天下人會對此議論紛紛。“李顯繼續怒吼道:“議論什麼?斬了就完了。“宋璟搖搖頭,他堅持應該先行調查。李顯依然不依不饒。宋璟堅定地說道:“如果陛下一定要斬韋月將,請先斬臣!不然,臣終不敢奉詔!“李顯被噎住了,這時他才意識到自己的失態,隻好暫且放棄了將韋月將斬立決的念頭。
隨後禦史們上奏,以時值夏日不宜處斬為由請求放過韋月將,李顯同意了,將韋月將打了一頓,然後流放嶺南。大家以為這件事情就這麼過去了,但他們都高估了李顯的心胸。這一年秋分過後的第二天,天剛蒙蒙亮,韋月將就被處死了,處死他的是廣州都督周仁軌。誰下的令?當然是皇帝李顯。富有四海的皇帝,心胸竟窄到如此程度,李顯可以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了。不久,李顯的小心眼登峰造極,為了韋皇後,他不惜生靈塗炭。事情還得從韋皇後的母親崔女士說起,當初李顯被廢黜後,崔女士和丈夫韋玄貞也跟著倒黴被發配到了欽州(廣西欽州),不久,韋玄貞去世,崔女士帶著兒子和女兒一起艱難生活。這時一段姻緣從天而降,蠻夷酋長寧承基的兄弟看上了崔女士的女兒韋七娘,他們想娶韋七娘為妻。然而那個年代蠻夷低人一等,像崔女士這樣的家庭是看不上蠻夷酋長的,因此就拒絕了這段姻緣,不料禍事就此而起。惱羞成怒的寧承基遷怒於崔女士,索性抓住崔女士斬首,順便還斬殺了她的四個兒子。家族的慘劇從此深深埋在韋皇後的心底,她發誓有朝一日一定要讓寧承基血債血還。
公元705年秋天,韋皇後通過李顯下詔,命廣州都督周仁軌率軍兩萬討伐寧承基,於是兩萬大軍浩浩蕩蕩上路,前去為韋皇後公報私仇。寧承基這個蠻夷酋長哪裏見過這個陣勢,他隻能想盡一切辦法開溜。他乘船逃入大海,以為有大海的庇護就能躲過一劫,然而還是沒有躲過,周仁軌追了上來,將他斬首,用他的頭祭奠韋皇後的母親崔女士。事情到這一步也說的過去,畢竟血親複仇在封建時代是永恒的主題,然而接下來的事情就有些慘不忍睹了,周仁軌一鼓作氣將寧承基所在的蠻夷部落殺的幾乎一人不剩,曆史悠久的欽州寧家蠻夷勢力就這樣因為私仇在曆史上徹底消失。以一人恩怨,連累萬千無辜,這就是母儀天下皇後的作為。更荒唐的事情還在後麵,接到周仁軌的奏報,李顯大喜,隨即封周仁軌為鎮國大將軍,封汝南郡公,同時委任為五府大使,主管廣州、桂州、邕州、容州、瓊州五個軍區,值得一提的是,唐朝原本沒有鎮國大將軍這個職位,李顯為了表示恩寵,特意增設。不久,周仁軌進京麵聖,韋皇後隔著珠簾向他致謝,此後更是以韋家叔叔的禮節相待。周仁軌以為自己找到了靠山,從此富貴無憂。然而周仁軌高興地太早了,他的富貴有效期其實隻有四年。四年後,韋皇後被誅,他做為韋氏同黨伏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