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明爭暗鬥(3 / 3)

李淵本來是試圖擺平三個兒子之間的關係,因為畢竟每個兒子都是自己的,對於李建成與李元吉暗算李世民的不軌行為,知道後就堅決製止,決不容忍。但是,李淵怎麼阻止都是無用的,因為他們謀劃都是在暗中進行的,絕不可能次次讓父親知道。例如李元吉曾經勸李建成除掉李世民,甚至還說:“當為兄手刃之!”還有一次,李世民隨李淵來到齊王府,李元吉竟然想趁李世民不備,派刺客暗殺他,但李建成知道這樣會被父親識破,製止了李元吉的這次行動。李元吉竟然惱怒地說:“我隻不過是為你謀劃而已,對我能有什麼好處呢!”總的來說,李淵不管怎麼做,都無法協調雙方的矛盾,他的協調不但沒有收到好的效果,反而使互相對壘的形勢更加複雜化。

在兩大勢力的爭奪中,從政治影響來看,李建成占絕對主動,他是皇太子,有著別人無法企及的地位。李淵每當外出時,總是由他留守京師,處理大小政務,是非常有實權的。不論內宮的妃嬪、大臣還是外地的各地都督,依附於東宮的相對多些。李建成曾經揚言,隻要讓秦王“留在京師製之,一匹夫耳”。這話難免有點自我吹噓,但也可以想象李建成當時的勢力之大,已使李世民在京師處於不利的地位。

對此,李世民和秦府僚屬都頗感不安。李世民也完全看出了問題的嚴重性,就如他當時所說:“阽危之兆,其跡已見,將若之何?”房玄齡對李世民說:“現如今東宮已對主公發動進攻了,他們在京師的勢力比我們強,如果我們不積極準備,很快就會受製於人。如今之計,隻有發動政變,除掉皇太子,才能解除我們的危險。”房玄齡的這番話完全符合李世民的心意。

據說,李世民想拉攏靈州大都督李靖,讓李靖和他一起謀劃這件事,李靖堅決不同意。李世民隨後又想拉攏行軍總管李世勣,讓李世勣給出謀劃策,但是李世勣也不願幹。李世民為何不找別人,單找他倆呢?這主要是因為李靖、李世勣原來都是他手下的將領,對他非常忠心。即使拒絕也不會投靠李建成。為什麼他們要拒絕呢?當然他們都有自己的主意,他們明白兩派的鬥爭,尤其是這種繼承者的爭奪,

是不能參加的,一著不慎就會禍及九族。更何況秦王府現在正處於劣勢,勝負之數還不能預料,置身事外,也許是最好的結局。房玄齡、長孫無忌和杜如晦則與李靖、李世勣不一樣,他們都是李世民的親信,他們對李世民是以死效忠的。他們要處處為李世民著想,但是李靖他們不一樣,李世民當了皇帝他們當然好,李建成當了皇帝他們照樣做官。這時李世民雖有殺李建成的意思,但又不忍心下手。房玄齡、長孫無忌和杜如晦他們認為,現在隻有果斷地先發製人,才能轉危為安。既然李世民下不了手,這事也一定要做,於是他們三人密謀策劃。後來,這事泄漏了出去,幸好沒有被人抓到把柄,但是房玄齡、杜如晦被逐出了秦府。房玄齡、杜如晦被逐更顯示出了事情的緊迫性,長孫無忌就和舅父高士廉以及秦府將領侯君集、尉遲敬德等日夜進行策劃,勸世民早做決定,掌握主動。

太子李建成的實力日漸增長,朝廷官員也偏向於太子一邊,再加上李元吉因私心與太子結盟,李世民處境越來越危險。為了轉敗為勝,李世民必須反戈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