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陀說:“敵人見我退兵,必全軍來追,得精銳之士偷襲其營寨,對我才有利,誰敢擔當此任?”
沒有人回答,隻有秦叔寶和羅士信自告奮勇前去劫營。秦、羅二將分精兵千人伏在草莽間,張須陀退去。盧明月全軍追來,秦叔寶、羅士信率兵攻打敵營,營門緊閉不能進,登樓拔掉敵人的旗幟,殺數十人,營中大亂,打破關門,放外軍入,放火燒三十餘屯。盧明月趕快回兵來救,張須陀從後麵追來,大破盧軍。秦叔寶又立戰功,升為建節尉,跟隨張須陀在熒陽大戰李密。
張須陀敗亡,叔寶隨裴仁基降李密,李密大喜,任他為帳內驃騎,待他很優厚。
秦叔寶曾在戰場上把中箭落馬的李密救回。後來歸順王世充,擔任龍襄大將軍。
叔寶與程知節商議:“王世充多詐,多次與部下賭咒發誓,像個巫婆,不是撥亂之主。”
兩人相約往西去,秦叔寶在馬上對世充說:“自顧不能奉事,告辭了。”
王世充不敢逼,他來到長安投降李淵,被安排在秦王府,秦王世民給以很高獎賞和禮遇。
秦叔寶隨秦王鎮守長春宮,任馬軍總管,戰美良川,破尉遲敬德。他多次主持攻戰,李淵賜給黃金瓶;授秦王右三統軍,敗宋金剛於介休,任上柱國;秦叔寶隨李世民征討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無不衝鋒陷陣,得獎金帛以千萬計,進封國公。當敵人有驍勇之將在陣前炫耀時,秦王就派秦叔寶前去迎戰,萬馬軍中,莫不如誌。功勳卓著,授右武衛大將軍。
秦叔寶從敵營中分裂出來,累建戰功,曆二百餘戰,多次受傷,是李世民統一戰爭中一員猛將。
程咬金是唐太宗手下名將。程知節,本名咬金,濟州東阿人。隋朝末年,盜賊蜂起,知節聚眾數百保鄉裏,後參加李密起義軍,李密有精兵八千,由四驃騎統領,分左右以自衛,號為內軍。李密常誇耀:“可當百萬之眾。”
知節是驃騎之一,李密特別器重。王世充和李密交戰,程知節以內騎駐北部,單雄信以外騎駐在偃師。王世充軍襲擊單雄信,李密派程知節和裴行儼前往助戰。裴行儼中流矢落馬,程知節飛馬前去救助,殺數人抱裴行儼上馬奔回,追兵用槊刺知節,知節將槊折斷,斬追兵於馬下。李密失敗後,被王世充所獲,因厭惡王世充的為人,和秦叔寶一起投唐,任秦王府左三統軍。
他跟隨秦王李世民,破宋金剛、竇建德、王世充,屢立戰功,封宿國公。武德七年,被李建成誣告,貶為康州刺史。
程知節對秦王說:“大王的左右手都被砍掉,要想保全自身是不可能的,我寧死也不離開你。”
玄武門之變後,任太子右衛率。不久升為右武衛大將軍。
貞觀年間,曆任盧州都督,右領軍大將軍。
高宗顯慶(公元657年)二年,任蔥山道行軍大總管,征討賀魯,軍到怛篤城,有胡人數千出降,程知節將降者全部殺掉,賀魯因此逃到很遠的地方。程知節被免職,不久被起用為岐州刺史。
程知節作戰英勇,戰功累累,對李世民忠心耿耿,是李世民的重要戰將之一。
以上這些貞觀名臣名將,隻是太宗用人的一部分,其他人尚有列入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的長孫無忌、李孝恭、高士廉、蕭瑀、段誌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虞世南、劉政會、唐儉等,他們都各有建樹,有參與初唐開基,有隨征平定天下,有幫助奪取皇位,有為唐王朝掃平邊陲,有的治理天下,有的從事文學藝術。
唐太宗愛才、識才,尤其注重提拔特殊人才。民間廣為流傳的唐太宗覽奏識馬周故事就是這方麵的範例。
貞觀五年(公元631年),天下大旱,百姓們種的秧苗全都在炎炎的烈日下枯萎,這些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莊稼漢們心裏急得是火燒火燎。眼見一年的口糧將顆粒無收,怎能不使人心急如焚。唐太宗知道這件事之後,也是憂心忡忡。“國以民為本,而民以食為本”的道理盡人皆知,連老百姓的吃飯問題都解決不了,國家怎能富強?社會怎能安定?唐太宗立即派人傳喚百官商討對策。在商討對策時,太宗要求官員們群計群謀,紛紛提出自己的建議。眾臣們也是積極響應,紛紛上疏進言,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議,但是最令唐太宗滿意的還要屬中郎將常何的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