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均有:都擁有,共同擁有。

[6]義:同“儀”。儀態,外表。名:名稱。時:時間。似:相似。類:類別。比:次序,並列。

[7]繩墨:工匠取直用的繩和墨鬥。衡石:稱量輕重的工具。此處泛指衡器。衡,秤。石,重量單位,古時一百二十市斤為一石。鬥斛(hú):鬥與斛,兩種量器。此處泛指各種量器。角量:疑指平鬥斛的用具。角,同“斠(jiào)”。《說文》:“斠,平鬥斛量也。”指量穀米時用來刮平鬥斛的用具。

[8]漸:慢慢變化。順:順應,隨順。即隨順不逆,順服。靡:與“漸”意思相近,緩慢積累,漸漸引起變化。久:持久。服:使之適應、習慣。習:養成習慣。

[9]險易:危險與平易,險阻與平坦。殺生:殺死與使生。

[10]厚:寬厚。施:博施,施舍。度:度量,容人之度,大度。恕:寬恕,忍讓。

[11]計數:指辨別、計算。剛與柔、輕與重、大與小、實與虛、遠與近、多與少,此十二項籌劃之策需辨別計算方能運用。

【譯文】

七法就是:尋求規律、了解現象、掌握標準、施行教化、善於權衡、把握思想和精於運算。天地萬物的元氣,寒來暑往的協調以及水土的性質,人類、鳥獸、草木的生長繁衍,事物雖然不多,卻都秉有元氣、寒暑和水土的品性,形成各自的內在規則,這就叫作規律。事物的外部形態、名稱、存在的年代時間、彼此間的相似、類屬、先後關係以及所處的狀態等等,叫作象狀。度量衡中的尺寸、繩墨、規矩、衡石、鬥斛、角量等等,叫作標準。使百姓性情人格上有所漸進、隨順溫和、慢慢浸潤、持久培育、互相適應、養成習慣等等,叫作教化。斟酌使用權力上的給予與剝奪、危險與平易、有利與有害、困難與容易、開放與封閉、死亡與生存等等,叫作權衡。培養百姓待人接物上老實本分、忠心誠懇、寬容厚道、博施助人、大度容忍、寬恕謙讓等等,叫作心術。辨別運用剛與柔、輕與重、大與小、實與虛、遠與近、多與少等計策,叫作籌劃。


不明於則,而欲出號令,猶立朝夕於運均之上[1]sup>,簷竿而欲定其末[2]sup>。不明於象,而欲論材審用[3]sup>,猶絕長以為短,續短以為長。不明於法,而欲治民一眾[4]sup>,猶左書而右息之[5]sup>。不明於化,而欲變俗易教[6]sup>,猶朝揉輪而夕欲乘車[7]sup>。不明於決塞,而欲驅眾移民[8]sup>,猶使水逆流[9]sup>。不明於心術,而欲行令於人,猶倍招而必拘之[10]sup>。不明於計數,而欲舉大事[11]sup>,猶無舟楫而欲經於水險也[12]sup>。故曰:錯儀畫製[13]sup>,不知則不可;論材審用,不知象不可;和民一眾[14]sup>,不知法不可;變俗易教,不知化不可;驅眾移民,不知決塞不可;布令必行,不知心術不可;舉事必成,不知計數不可。

右“四傷”。

【注釋】

[1]猶立朝夕於運均之上:就好比把測日影的標杆樹立在轉動的陶輪之上。朝夕,早晚。此處指古代測量日影計時以確定早晚或東西方向的標杆。運均,指運動著的製陶轉輪。均,即轉輪。

[2]簷竿:當為“搖竿”。

[3]論材審用:量才用人。

[4]治民一眾:協調治理人民,統一民眾。

[5]左書而右息之:用左手書寫,又用右手去阻止它。形容相互掣肘。息,止。

[6]變俗易教:改變風俗習慣。

[7]揉輪:彎木製造車輪。揉,使直木彎曲。

[8]驅眾移民:驅使、調遣和遷移百姓。

[9]逆流:倒流。

[10]倍招:即背其標的。倍,通“背”。招,練習射箭用的靶子。

[11]舉大事:指發動戰爭。

[12]舟:船。楫:船槳。經:渡過。

[13]錯儀畫製:製定法令製度。錯,通“措”。著手。儀、製,都指規章製度。畫,謀劃。

[14]和民:和,據上文當為“治”。治民,即有效管理人民。

【譯文】

不明白事物的法則規律,卻想要發號施令,就好比把測定日影的標杆插在轉動的陶輪上來確定方向,如同搖動竹竿的根部而妄想固定它的末端一樣。不明事物的象狀,卻想量才用人,就好比把長材截短、短材接長來用。不明做事的法度規範、行為標準,而想要管理民眾、統一民眾,就好比用左手寫字,卻讓右手去阻止一樣。不明於教化之道,而想要移風易俗、導民向善,就好比早上剛製造好車輪,晚上就要乘車一樣,隻能是欲速不達。運用權力而不善於權衡,卻驅使群眾或調遣發動民眾,就如同叫江川河水倒流一樣。不明應禁止什麼、倡導什麼,卻想對人們發號施令,就好比背對著靶子射箭卻希望一發即中一樣。不了解運籌謀劃,卻想要辦大事,就好比沒有舟楫船槳卻想渡過激流險灘一樣。所以說:立法定製,不了解法則規律不行;量才用人,不了解具體情形不行;治理民眾、統一群眾,不了解規範法度、行為標準不行;移風易俗、導民向善,不施行教化進程不行;指揮發動群眾、驅使調遣民眾,不善於權衡不行;發號施令要貫徹執行,不了解民眾的思想動向不行;舉辦大事想要成功,不精於運籌謀劃不行。

以上是“四傷”的內容。


百匿傷上威[1]sup>,奸吏傷官法[2]sup>,奸民傷俗教[3]sup>,賊盜傷國眾。威傷[4]sup>,則重在下;法傷,則貨上流[5]sup>;教傷,則從令者不輯;眾傷,則百姓不安其居。重在下,則令不行;貨上流,則官徒毀[6]sup>;從令者不輯[7]sup>,則百事無功;百姓不安其居,則輕民處而重民散[8]sup>;輕民處、重民散,則地不辟[9]sup>;地不辟,則六畜不育;六畜不育則國貧而用不足;國貧而用不足,則兵弱而士不厲[10]sup>;兵弱而士不厲,則戰不勝而守不固;戰不勝而守不固,則國不安矣。故曰:常令不審[11]sup>,則百匿勝[12]sup>;官爵不審,則奸吏勝;符籍不審[13]sup>,則奸民勝;刑法不審,則盜賊勝。國之四經敗[14]sup>,人君泄見危[15]sup>。人君泄,則言實之士不進[16]sup>;言實之士不進,則國之情偽不竭於上[17]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