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之以道[1]sup>,畜之以惠[2]sup>,親之以仁,養之以義,報之以德,結之以信,接之以禮,和之以樂,期之以事,攻之以官[3]sup>,發之以力,威之以誠[4]sup>。一舉而上下得終[5]sup>,再舉而民無不從,三舉而地辟散成[6]sup>,四舉而農佚粟十[7]sup>,五舉而務輕金九[8]sup>,六舉而絜知事變[9]sup>,七舉而外內為用[10]sup>,八舉而勝行威立,九舉而帝事成形[11]sup>。
【注釋】
[1]通之以道:遵循大道,理順政治。以下數句均指君主對臣民而言。
[2]畜:養。
[3]攻之以官:一本作“考之以言”。以政務實效考核言論。攻,治。
[4]威之以誠:用忠誠感化臣民。或用訓戒律法威懾臣民。威,一本作“感”,感化。誠,一說為“誡”字之誤。
[5]舉:舉措。上下得終:上下都得到了好結局。
[6]地辟:土地開辟。散成:散亂的民眾得以凝聚。散,與《七法》“輕民處,重民散”之“散”義同。成,就,集。
[7]農佚粟十:農民安逸而糧食豐富。十,泛指數量多。一本作“豐”。
[8]務輕金九:徭役減輕而財帑充足。指事務少而財用多。九,通“鳩”。聚集。一本作“充”,“金充”即謂財政充盈。
[9]絜(xié)知事變:可以衡量判斷世事的變化。絜,本指用繩子計量圓柱形物體的粗細。此處指衡量、測度。
[10]外內為用:外交內政皆為我所用。
[11]帝事成形:成就帝王之事。形,通“型”。規模。一說當為“功”。
【譯文】
君主依道理順政治,用恩惠畜養臣民,用仁愛親近臣民,用道義培養臣民,用仁德回報臣民,用誠信結交臣民,用禮節接待臣民,用音樂和悅臣民,用期限約定做事的效率,以官員治理政事,用威力激發推動臣民,用忠誠感化臣民。這樣施政一舉的結果,君上臣下都取得好的政績,有始有終;第二舉的結果,萬民百姓沒有不服從的;第三舉的結果,土地得到開辟,五穀有了收成;第四舉的結果,農民安樂而糧食富裕;第五舉的結果,徭役減輕而國庫充足;第六舉的結果,做到了事先已能察知國事變化,掌握規律;第七舉的結果,做到了朝野內外之力都能為我所用,並全麵發揮有利因素;第八舉的結果是捷報頻傳,實現勝局,確立國威;第九舉的結果,帝業就算是初具規模了。
九本搏大[1]sup>,人主之守也;八分有職[2]sup>,卿相之守也;十官飾勝備威[3]sup>,將軍之守也;六紀審密[4]sup>,賢人之守也;五紀不解[5]sup>,庶人之守也。動而無不從,靜而無不同[6]sup>。治亂之本三[7]sup>,卑尊之交四[8]sup>,富貧之終五[9]sup>,盛衰之紀六[10]sup>,安危之機七[11]sup>,強弱之應八[12]sup>,存亡之數九。練之以散群傰署[13]sup>,凡數財署[14]sup>。殺僇以聚財[15]sup>,勸勉以遷眾[16]sup>,使二分具本[17]sup>。發善必審於密[18]sup>,執威必明於中[19]sup>。
此居圖方中[20]sup>。
【注釋】
[1]九本:九項君主必須遵守的根本原則,或即上文所稱“九舉”。古代“九”為陽數之權,故此篇當言“九舉”,是表中方有君王之尊。雜篇《九守》也討論過九項原則,即主位、主明、主聽、主賞、主問、主因、主周、主參、督名等。搏大:宏博寬大,人主之所守。搏,當作“博”。
[2]八分有職:即各種由卿相大臣分擔的職責。八,表示眾多,難以落實。
[3]十官飾勝備威:十種將軍應做的製勝利威之道。一說“十”當為“七”之誤。
[4]六紀:指六條決定盛衰的綱紀。即下文所謂“盛衰之紀”。
[5]五紀不解:指五條決定貧富不可鬆懈的規則。解,通“懈”。鬆懈,懈怠。
[6]同:取同,一致。
[7]治亂之本三:或指《立政》中所說“國之所以治亂者三。”以下“尊卑之交四”等句之“五”“六”“七”“八”“九”等在本篇下文皆沒有具體交待。學者往往從其他各篇找尋標有數字的內容以解釋,不合者居多。文獻不足,存疑為上。
[8]卑尊之交:與他國交往中的尊卑之道。
[9]富貧之終五:指導致貧富的五種原由。
[10]盛衰之紀六:導致興衰的六種規則。
[11]機:機製。
[12]應:因果關聯。指《八觀》中所說的八項調查內容。
[13]練:精練,校練。認真考察核實的意思。散群傰署:解散那些朋黨群夥。“散群”與“傰罷”意思相同。傰,即“崩”。毀壞。署,據聞一多說,字通“書社”之“書”,即群夥。
[14]凡數:大數。財署:裁度並加以記錄。財,通“裁”。署,即書寫著錄。
[15]殺僇以聚財:即減省開支,齊心協力增加財富。殺,減縮。僇,通“勠”。合力,齊心協力。
[16]遷眾:郭沫若雲:“移風易俗之謂也。”即運用政教改變民眾風尚,即移風易俗。
[17]二分:指上兩句“聚財”和“選眾”事。具本:皆成為根本。具,與“俱”古通用。
[18]發善:指行賞。審於密:謹慎周密。
[19]執威:執掌威嚴。此處指行刑。明於中:指公開。
[20]此居圖方中:言此段文字居於圖之正中。據此篇及《幼官圖》,兩篇文字都是轉述“幼官”(即“玄宮圖”)上的內容。圖以東西南北中五方組成。以上文字為君主之道的根本,宣示的是總原則,所以居圖的中央。
【譯文】
有九項根本原則,內容宏博,關係重大,是人君必須掌握和遵守的;有八個方麵的不同職守,是卿相所必須掌握和做到的;有十條製勝立威之道,是將軍所必須掌握和遵守的;有六條決定盛衰的綱紀,須詳審嚴密,是賢才所必須掌握和遵守的;有五條決定貧富的規則,不可懈怠,是庶民所必須遵守的。如此,君主有什麼行動,臣民無不跟從;君主想要無為清靜,臣民便會爭取一致相同。決定國家治與亂的根本原則有三項,使國家轉危為安的關鍵之處有四種,決定國家由貧致富的總則有五條,促使國家由衰向盛的綱紀有六件,決定國家地位高低和人主尊卑的有效因素有七項,檢查國家強與弱的驗證方法有八條,決定國家生死存亡的規律以及救亡圖存的方略有九則。君主要精心地消除那些朋黨現象,大的事數要親自裁度並加以記錄。盡量齊心協力減少開支以聚斂財貨,運用獎賞激勵好人的方式以移風易俗,而且要使這兩方麵都必須成為根本措施。行賞一定要周密地審核,行刑一定要在國內公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