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想吃個饅頭(1 / 2)

轉眼山子就上三年級了。這兩年,老百姓的日子過得艱難,大多數人家都饑一頓飽一頓,勒緊了褲腰帶過活。山子家也不例外。這是個星期天,爸爸去縣局辦事,說順便去看一個老朋友——老中醫趙大爺。趙大爺是山子家的恩人,在老縣城住時,他為娘請來了中醫李大爺,治好了娘的病。

爸說領著山子一塊兒去,山子很高興,想著,到了趙大爺家,可能有好吃的吧。若能吃上個白麵饅頭,那就太好了!

爸爸和山子步行去縣城。進了老縣城,不知不覺,有了一種異常熟悉、異常親切的感覺。山子想起了過去的好多事情。

城東邊有一座石橋,石橋不高,也就是長長的青石條鋪成的那種漫水橋吧。平時,水從橋下流過;下雨天,河裏的水大了,就從橋上漫過去了。記得五歲時,爸爸在老城郵電所上班,全家租住在河西岸的一個小院的北屋裏。夏季的一個晚上,天上下著大雨,閃電不住地亮,雷不住地打。爸爸急匆匆地回來,說洪水要來了,郵電所的東西都封好了,門也鎖好了,咱得趕緊走。娘和姐姐忙著收拾一些隨身要帶的東西,爸爸把地上的一些東西放到桌子上或床上。然後,姐姐背起山子,爸爸給姐姐和山子打著傘,娘穿上雨衣,拄了根竹竿,一家四口往東山上的新縣城“逃水”。走到這座橋上時,水已漫過橋麵了。爸爸叫著:“小心,小心,一直往前走!”山子摟著姐姐的脖子,聽著雨點“吧嗒吧嗒”打在油紙傘上,又看那嘩嘩北流的河水,還覺得挺好玩的。

到了東山上的新城,好像是住在了一所教堂裏。那個教堂裏邊很大,跟個大禮堂似的。逃水來的人就坐在地上鋪的草苫子上。山子困了,躺下就睡著了。

第二天一大早,山子醒了,沒看到爸爸,就問娘:“爸爸呢?”娘說:“天剛亮你爸就去老城郵電所了。”

在教堂裏住了三天,洪水退了,全家才又返回了老城的家。院子裏積了一層淤泥。開了門,屋裏的地上也是一層淤泥。爸爸拿一把鍁,匆匆地清除了一下,就去看他的郵電所去了。娘和姐姐把衣物拿出去晾曬。汛期過後,為了爸爸上班方便,全家生活方便,把家也搬進了郵電所。郵電所的對麵就是小學,姐姐就是那個小學畢業的。山子見許多小朋友去上學,也嚷著要去。爸爸和娘見他已識了不少字,再說學校又在對門,就讓他去了。但開學的第二天一大早,天還沒亮,學校就組織全校師生去西大窪跑操。西大窪裏風很涼,山子給凍感冒了。這次感冒,一病就病了一個月。娘擔心極了,白天晚上守著山子,結果,山子好了,娘又累病了。這一病就是兩三個月,住進了醫院。醫生都說娘不行了。爸爸經人介紹找到了中醫趙大爺,趙大爺又介紹東山裏的一位中醫李大爺來給娘治病。娘吃了李大爺開的幾十服中藥,病漸漸好起來。爸爸和趙大爺、李大爺也由此成了好朋友。爸爸調到東灣後,每年都去看望趙大爺和李大爺。李大爺也到東灣來過,還住在山子家裏。

爸爸領著山子去老城南邊的趙大爺家。快走到趙大爺家時,爸爸說:“山子,咱不在你趙大爺家吃飯,人家生活也很困難。爸坐一會兒,跟趙大爺說說話,咱就走。出來,爸和你找個地方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