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九鼎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國洪曾表示:“商人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貪圖利益,不知進退之道,最終會遭到市場的懲罰。”
利益兩個字非常的誘人,作為商人,要在別人貪婪的時候謹慎一些,在別人恐慌的時候膽大一些,麵對唾手可得的利益需要沉住氣,冷靜地計算一下得到該利益需要付出的後果與代價。確實有路可圖的,要周密決策、謹慎行事,確保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利潤。
浙江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黨委書記魯冠球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傑出代表,他創造了一個在細分領域裏的民族品牌——萬向集團。
他認為:“企業穩定的一個重要方麵,就是要掌握好一個‘度’字。要想把失誤的可能降低到最小,就要實事求是,不要超越自己的能力。萬向的發展從搞多角經營開始,因為短缺經濟年代,有比無好,所以賴以生存下來。但當時隻有這麼點實力,結果建樹不大。到了80年代開始,為了適應當時的競爭形勢,萬向就砍掉其他產品,集中精力專業化生產萬向節,把一個產品做精、做專、做強,把成本降下去。後來國家標準頒布後,我們對照標準,把各方麵都做得讓客戶滿意,專業化使萬向後來成為了同行業中的第一。”
魯冠球曾表示:“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誘惑,如果控製不住自己的欲望,就有可能犯錯誤。境界和思想可以超越,精神可以升華,但力量不可超越,這個一定要想清楚。”
魯冠球曾說:“一直以來,我都非常強調穩定。企業隻有穩定了才能做想做的事。穩定也是多方麵的,人員、產品要穩定,基礎管理要跟上,人多的時候,形成遊戲規則也很重要。”
天上不會掉餡餅,隻有靠自己實幹,逐步積累才能獲得發展。做生意的時候要像浙商一樣,沉得住氣,在有目標的前提下仔細分析,在局勢不清時,即使麵前有巨大的利益,也不可草率地做出決策,而要以非凡的耐性來穩定自己的情緒,等待形勢進一步變化,待一切明朗的時候果斷出手,這樣才能避免貪圖一時之利而招致滿盤皆輸。
孫德良出生於浙江蕭山,現任浙江網盛生意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是中國電子商務的風雲人物及中國互聯網早期創業元老之一。
置身商場,孫德良更像是旁觀思考的哲人一樣冷靜。這是這個行業、也是這個時代的最大美德。“冷靜”與“低調”相類似,但又有細微差異,前者更多的是心態而不是狀態,是內心的寧靜與安適。
孫德良曾在一次論壇上向大家分享了他的心得:即“機會論”和“三力三亂說”。他認為優秀浙商應具備“三力”——“困難麵前有毅力、誘惑麵前有定力、大事麵前有魄力”。其次還要防止“三亂”——“亂投資、亂花錢、亂用人”。
孫德良的成功集中體現了他的經營哲學:有一種機會叫做危機,有一種危機叫做機會。
他認為,千萬別在誘惑麵前以為真的是機會來了,就頭腦發熱、衝動犯傻;也千萬別在危機麵前以為真的是危機,就瞻前顧後畏縮不前。
當時在股市一路飄紅的時候,孫德良的一個朋友向他表示,自己用五千萬投資股市,三個月的時間就賺了兩個億,同時慫恿他也去大撈一把。朋友繪聲繪色的描述並沒有打動孫德良,他絲毫不為所動。盡管他的資金充裕,但從不去炒股票,也從不眼紅人家做房地產的暴利。任別人怎麼說,孫德良寧願把現金放在銀行裏吃利息,既不買股票也不做房地產。他覺得那是快錢,五千萬變兩個億很容易,套牢也很容易,而且還要分心。
孫德良在麵對誘惑時不動心,對於沒有一定定力的人來說是做不到的。而一旦能夠做到不動心,就是拋開了不合理的欲望,誘惑自然也就沒有誘惑力了。
商人做生意的時候,要做到進退有方,就必須戒掉自己的妄念、貪念,見到利益時不可一味地戀戰。正如浙商一樣,他們雖然是一個注重利益的群體,但是他們隻賺取自己渴望得到的利益,而不去貪圖不屬於自己的利益,在具有足夠誘惑的利益麵前,始終能夠用足夠的定力去麵對。
利益雖然具有極大的誘惑,但是以一種心如止水的心態去麵對,做到在誘惑麵前不盲動,而是伺機而後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