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12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02頁
要讓城市融入大自然,不要花大氣力去劈山填海,很多山城、水城很有特色,完全可以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12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03頁
城市規劃建設的每個細節都要考慮對自然的影響,更不要打破自然係統。為什麼這麼多城市缺水?一個重要原因是水泥地太多,把能夠涵養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濕地給占用了,切斷了自然的水循環,雨水來了,隻能當作汙水排走,地下水越抽越少。解決城市缺水問題,必須順應自然。比如,在提升城市排水係統時要優先考慮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來,優先考慮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海綿城市”。許多城市提出生態城市口號,但思路卻是大樹進城、開山造地、人造景觀、填湖填海等。這不是建設生態文明,而是破壞自然生態。
《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12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03頁
把住生產環境安全關,就要治地治水,淨化農產品產地環境。有的材料說,全國有約百分之十九點四的耕地受到汙染,其中中度和重度汙染的占百分之二點九;有百分之七十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重金屬汙染也很嚴重,長三角、珠三角重金屬汙染區很多,水汙染也很嚴重。土地是農產品生長的載體和母體,隻有土地幹淨,才能生產出優質的農產品。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74頁
搞新農村建設要注意生態環境保護,注意鄉土味道,體現農村特點,保留鄉村風貌,不能照搬照抄城鎮建設那一套,搞得城市不像城市、農村不像農村。我到海南去時,就對海南的同誌說,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是海南最強的優勢和最大的本錢,是一筆既買不來也借不到的寶貴財富,必須倍加珍愛、精心嗬護。九百多年前,蘇東坡被貶海南儋州時,就寫下不少描繪海南風景的詩句,如“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飛泉瀉萬仞,舞鶴雙低昂”、“丹荔破玉膚,黃柑溢芳津”,等等。我到湖南去時,也對湖南的同誌說,湖南自然風光秀麗。毛澤東同誌在《答友人》中寫的“洞庭波湧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裏盡朝暉”的詩句,宋代文學家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中寫的“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鬱鬱青青”,“長煙一空,皓月千裏,浮光躍金,靜影沉璧”,那都是美景啊!那次還去了湘西,我就想起了沈從文在《邊城》、《蕭蕭》等作品中描寫的湘西風光。搞新農村建設,決不是要把這些鄉情美景都弄沒了,而是要讓它們與現代生活融為一體,所以我說要慎砍樹、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83頁
實現綠色發展關鍵要有平台、技術、手段,綠化隻搞“奇花異草”不可持續,盲目引進也不一定適應,要探索一條符合自然規律、符合國情地情的綠化之路。
在內蒙古考察工作時的講話(2014年1月26日-28日),《人民日報》2014年1月30日
環境治理是一個係統工程,必須作為重大民生實事緊緊抓在手上。
在北京考察工作時的講話(2014年2月25日、26日),《人民日報》2014年2月27日
著力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環境容量的基礎是生態空間。這一區域環境問題突出,說明其吸附汙染的空間少了。這就好比一個人的消化器官出了問題,整個身體必然會出現不適。華北地區缺水問題本來就很嚴重,如果再不重視保護好涵養水源的森林、湖泊、濕地等生態空間,再繼續超采地下水,自然報複的力度會更大。
《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2014年2月26日)
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合作。去年已經啟動了大氣汙染防治協作機製,還要在防護林建設、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清潔能源使用等領域完善合作機製。從生態係統整體性著眼,可考慮加大河北特別是京津保中心區過渡帶地區退耕還湖力度,成片建設森林,恢複濕地,提高這一區域可持續發展能力。
《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2014年2月26日)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水安全中的老問題仍有待解決,新問題越來越突出、越來越緊迫。老問題,就是地理氣候環境決定的水時空分布不均以及由此帶來的水災害。新問題,主要是水資源短缺、水生態損害、水環境汙染。新老問題相互交織,給我國治水賦予了全新內涵、提出了嶄新課題。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3月14日)
我國水安全已全麵亮起紅燈,高分貝的警訊已經發出,部分區域已出現水危機。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環境之危、民族存續之危。水已經成為了我國嚴重短缺的產品,成了製約環境質量的主要因素,成了經濟社會發展麵臨的嚴重安全問題。一則廣告詞說“地球上最後一滴水,就是人的眼淚”,我們絕對不能讓這種現象發生。全黨要大力增強水憂患意識、水危機意識,從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重視解決好水安全問題。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3月14日)
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一係列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製度建設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保障水安全,必須在指導思想上堅定不移貫徹這些精神和要求。治水必須要有新內涵、新要求、新任務,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係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思路,實現治水思路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