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小處忍讓,為的是大處獲勝(1 / 2)

“忍”字的內涵非常豐富,它表明必要的妥協是應該的。為官做事要學會妥協,更要善於取舍。因為,隻有在小處忍讓妥協,才能在大處獲勝:隻有舍小,才能取大。為了成大事,有時必須在小事、小利上忍讓一些、妥協一些,因為隻有這樣,才可以為自己成就大功業積蓄力量,鋪平道路。

無論如何以和為貴、以忍為高,都是成大事者的人生法則。人的一生,會麵臨種種的機會與選擇,也會遇到許多的衝突與挑戰。一個人不可能得到自己全部想要的,有時不得不放棄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不得不對自己的某些利益忍痛割愛。

張之洞深諳此道,他不僅善於委曲求全,還深刻理解小不忍則亂大謀的道理,所以他常常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逞一時之強,而是委屈自己適應現實的需要,等到為自己積累下了堅實的基礎之後,再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來實現自己的理想,從而達到建功立業的目的。張之洞雖然在一生中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堅持己見,敢於以硬碰硬,不向異己屈服,但他畢竟是個滿腹韜略的人,他善於因時順勢,目光長遠,能屈能伸。

張之洞的忍小謀大,還表現在任兩廣總督時,雖然作為儒雅君子,他對賭博深惡痛絕,但為大局著想還是開禁了“闈賭”,並用這種“不義之財”去幹了許多利國利民的好事。不僅僅根據自己的好惡就決定是否做這件事,這也正是古人所說的“不以小仁而廢大利”,“忍惡名而謀美譽”。

從張之洞的身上你得到這樣一個啟示:一個人不能隻圖虛名,隻有具備能在小處妥協、退讓的心態,才能在大處取勝,這樣才能成大謀。的確,一般人正因為不能善忍,故無法達至最高的為人處世之境,也終難成一生大事。

當你處於弱勢時,要忍住急於求成的心理狀態,不要過於暴露自己,而要憑借著良好的外界形勢,壯大自己的力量。當然,在保持和發展自己的強勢的同時,還要學會裝糊塗,盡量掩飾自己表麵的強壯,隱忍以行,以退為進。

唐代武則天專權時,為了給自己當皇帝掃清道路,先後重用了武三思、武承嗣、來俊臣、周興等一批酷吏。

一次,酷吏來俊臣誣陷平章事狄仁傑等人有謀反的行為。來俊臣出其不意地先將狄仁傑逮捕入獄,然後上書武則天,建議武則天降旨誘供,說什麼如果罪犯承認謀反,可以減刑免死。狄仁傑突然遭到監禁,既來不及與家裏人通氣,也沒有機會麵奏武則天說明事實,心中不由焦急萬分。

審訊的日期到了,來俊臣在大堂上宣讀完武則天誘供的詔書,就見狄仁傑已伏地告饒。他趴在地上一個勁地磕頭,嘴裏還不停地說:“罪臣該死.罪臣該死。大周革命使得萬物更新,我仍堅持做唐室的舊臣,理應受誅。”狄仁傑不打自招的這一手,反倒使來俊臣弄不懂他到底唱的是哪一出戲了。既然狄仁傑已經招供,來俊臣將計就計,判了他個“謀反是實”,免去死罪,聽候發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