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適當的時候表現出委屈的卑下姿態,可以消除對方反感。當你麵對一個反感你的人,不妨大膽示弱,放棄自己的優越性,讓自己處於卑下的地位。這樣,對方的怨氣沒了,反感沒了,你也就被接受了,成了最後的贏家。人不大容易改變自己條件的強弱,當卻可以通過示強或者示弱的方式來為自己爭取最有利的位置。
越國國君勾踐被吳國夫差打敗以後,勾踐作為亡國之君,不得不遵從吳王夫差的條件,懷著滿腔的羞愧,帶著送給吳王的宮廷美女及金銀財寶,帶著自己的王妃虞妲,去吳國做囚徒。
勾踐一心想著複國報仇,不過,他深知,要想實現自己的夙願,除了忍之外,還要以卑微博取夫差的同情和憐憫。於是,他掩藏起自己的仇怨,養馬放牧,除糞灑掃,辛勤勞作,沒有一絲怨恨之色。
一日,吳王夫差登上姑蘇台,遠遠望見勾踐和夫人端坐在馬糞堆旁,心裏便有了同情和憐憫之心。
他對太宰伯嚭說“在這種窮厄的境地還能堅持,真不容易,我很敬佩他們。”
伯嚭說:“不但可敬,更是可憐啊!”
夫差說:“太宰所言極是,我有些不忍心看了,倘使他們能改過自新,就赦免他們,讓他們回國吧。”
一日,勾踐聽說吳王夫差有病,請求探視,此時恰逢吳王要大便,勾踐便說:“臣在東海,曾跟醫師學習過,觀察人的糞便,就能知道人的病情。”
一會兒,吳王大便完畢,將桶拿到門外,勾踐揭開桶蓋,手取其糞,跪在地上嚐了嚐。左右都掩著鼻子。勾踐又走到室內,跪下叩頭說:“囚臣敬賀大王,你的病一至三日就痊愈了。”
吳王夫差問:“你怎麼知道的?”
勾踐說:“臣聽醫師說,夫糞者,穀味也,順時氣則生,過時氣則死。今囚臣嚐大王之糞,味苦且酸,正應春夏發生之氣,所以知之。”
夫差大受感動,說:“你真仁義啊!比我兒子侍候得還好。”
不久,夫差就送勾踐回國了,這才有了後來的滅吳之舉。
勾踐何以贏得吳王的同情和憐憫,那就是卑下的姿態。
人生在世,不可避免,總有可能與這樣或那樣的人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對立。發生對立的情況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對方地位高於你,你冒犯了他,讓他感覺你的大不敬,心生怒氣;另一種是對方地位低於你,你高高在上,讓他感覺你的優越性,心生妒忌。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根源就在於對方在你的麵前感受不到優越性。向對方示弱,讓對方表現得比你優越,是人際關係學中很關鍵的學問。在很多時候,卑下的姿態才能消除對方的敵意,贏得認可、友誼或同情。
對立者地位比你高,你表現出卑下的姿態,容易得到諒解、同情甚至憐憫。對立者地位比你低,你表現出卑下的姿態,容易消除敵意,得到認可甚至讚賞。
林肯就曾以這種方式消除了一個暴徒的怨氣,從槍口下逃生。有一次,一個暴徒拿著手槍對著林肯說:“我曾下過決心,如果有一天遇到比我還醜的男人,我一定當場把他打死。”
沒想到林肯不慌不忙地向那個暴徒承認,自己是一個醜男人,並對他說:“你如果想打,就打吧!”
結果這個暴徒的氣消了,自動離開了。
林肯依靠什麼消除了暴徒的反感,脫離了危險呢?那就是他謙卑的態度。
麵對他人的侮辱,一般人都會以牙還牙,惡語相加。而林肯則截然相反,他不僅沒有威脅辱罵暴徒,反而坦然地承認自己是一個醜男人,以示卑下。就在他承認的瞬間,暴徒對林肯反感的所有理由都消失了。
試想,如果林肯在暴徒麵前趾高氣揚,結果會怎麼樣,隻怕引起暴徒更大的反感,林肯也就沒命了。
正如前麵所說,對方產生反感時,其潛在心理就是,希望自己的優越得到認可。而一旦他發現對方比自己差時,便不再反感,甚取而代之以同情、憐憫。這時如果你能大膽示弱,讓自己處於卑下的地位,當對方的怨氣和反感沒了,你也就被接受了,成了最後的贏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