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文學家彌爾頓說過一句名言:“最能吃苦的人工作起來才最出色,最服從命令的人指揮起來才最有力。”由此可見,要想出頭,必先埋頭;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領導者,必須首先學會做一個出色的跟隨者。這樣做,也是使你力爭盡快適應環境和融入社會的一條重要途徑。
古希臘政治家梭倫說過:“發號施令之前先應學會服從。”而古羅馬哲學家塞內加也說過幾乎與此相同的話:“隻有服從別人的人才能夠領導別人。”
這些話都是至理名言。通過研究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就可以發現:凡是那些卓越的領導者,首先都是卓越的追隨者。正是在追隨的過程中,人才更容易被發現並擁有成為領導者的好機會。
因追隨別人而脫穎而出、成為領導的人,在古今中外的曆史上可謂比比皆是。
漢高祖劉邦最初隻是項羽的手下,對“西楚霸王”俯首聽命,後來卻打敗了項羽;宋太祖趙匡胤原來是後周的一員大將,不久便黃袍加身,當了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在參加反抗元朝的起義時,一開始也是郭子興手下的一名小卒,後來屢立戰功,獲得提升,直至成為君臨天下的領袖。
當一個人因學識經驗等的不足,尚不具備成為領導者的資格和條件時,唯一的辦法就是追隨別人,尤其要追隨那些成功的領導者,從而使自己具備領導別人的實力。
事實上,即使一個人確實具備了做領導的實力,但當客觀條件不具備時,也必須首先追隨別人。這樣做的好處至少有三個方麵:
一是“借窩下蛋”,利用領導者所擁有的人際資源,而不是另起爐灶,浪費時間和精力。
二是在追隨領導者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進一步擴充實力。
三是更好地展現自己的才華,自然而然地獲得別人的信賴和擁護。
美國五星上將馬歇爾提醒並告誡人們說:“年輕人,若想成為領導,就先學會服從吧!”
如果你不願服從別人,那麼你永遠沒有領導別人的機會。有些人拒絕跟隨別人,以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清高孤傲或是“仙風道骨”。但這樣做的結果,隻能是使自己成為無人理睬的孤家寡人。
一個不願跟隨別人的人,必不可能獲得那些領導人物的賞識和重視,也不可能有效地領導和指揮別人。因為他的拒絕行為實際上具有“示範作用”,那無異於在告訴別人:跟隨別人是不好的。因此,也就失去了別人的跟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