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事功的建立,則是“命運”的成分居多,曆史上最成功的人是曆朝的太祖高皇帝,劉邦因為項羽的不行而成功。如果項羽比他更行,他絕不會成功。學問是個人之事,成功則與他人有關。康德成為大哲學家,並不是因為英國沒有大哲學家。而希特勒能夠橫行,卻是英國的縱容和法國的疏忽所致。曆史上有些人實在配稱英雄,可是碰到比他更厲害的人,卻失敗了。有的人原很不行,可是碰著比他更不行的人,反能成功,所謂“世無英雄,遂令豎子成名”,所以事功方麵的成就靠命運的成分大。“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我們不應以成敗論英雄。
道德方麵的成就則需要努力,和天資命運的關係小,因為完成道德,不必做與眾不同的事,隻要就其所居之位,做自己應該做的事,盡倫盡職即可。人倫是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一個人在社會上必須和別人發生關係,而且必須做事。能盡自己和別人的關係,做自己應該做的事,就是道德,和自己的地位高下、事業大小都沒關係。無論何人,隻要盡心竭力,對社會的價值是沒有分別的。正如唱戲好的人,和所扮演的角色無關,梅蘭芳登台,不一定飾皇後。地位很闊的人,不能盡倫盡職,是不道德。村夫野老能盡倫盡職,就是有道德。命運的好壞對於道德的完成,也沒有關係。文天祥和史可法都兵敗身死,可算不幸。但是即使他們能存宋救明,他們在道德方麵的成就也不會再增加一些。他們雖然失敗,道德的成就也不因之減少一些。不但如此,有的道德反要在不幸的遭遇下才能表現,如疾風勁草,亂世忠臣。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終身富貴的人,最多能做到前者。做官發財是“求之有道,得之有命”,唯有道德是“求則得之,舍則失之”,做不做的全在自己。
有的人常常說我立誌要做大學問家,或立誌要做大政治家,這種人是可以失望的。因為如果才不夠,不能成為大學問家;命運欠好,不能成為大政治家。唯立誌為聖賢,則隻要自己努力,一定可以成功。聖賢是道德的最完成者。普通人以為聖賢需要特別的在事功文學方麵的天才,那是錯誤的。孔子和孟子能成為聖賢,和他們的才幹沒有關係。王陽明並不因為他能帶兵而成賢人。所以學問的成就需要才,事功的成就需要幸運的遭遇,道德的成就隻要努力。